“非遗点亮计划”让河南乡村绽放异彩

河南非遗 时间:2024-01-02 15:30 浏览:
编者按:“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位于黄河之滨的中原大地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滔滔大河也为其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省份,新时代,河南如何以一种鲜活的方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激活非遗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其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异彩,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立新功?

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自2021年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连续三年实施“非遗点亮”计划,引入优质团队和全国高校走进省内的乡村、古镇和景区,挖掘和运用当地非遗资源,邀请设计师、建筑师、运营团队等与当地政府、村民、非遗传承人一起,建设非遗空间、打造非遗文创,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高校赋能、企业助力、乡村重塑、传承人参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非遗点亮”计划:全国首创,连年升级

尽管正值隆冬时节、天气寒冷,但在洛阳栾川重渡沟景区农耕村“一线织忆”纺织坊,色彩斑斓的纺织线团、琳琅满目的土布制品、创意十足的土布贴画……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络绎而至。而在3年前,这里破败荒凉,几乎无人问津。

游客在农耕村“一线织忆”纺织坊进行织布体验

游客在农耕村“一线织忆”纺织坊进行织布体验

变化就得益于“非遗点亮”计划。2021年,在“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中,这个店铺被纳入空间改造的赛点,并获得了大赛非遗空间设计类一等奖。改造后,不仅店面成了网红打卡地,也直接为景区带来了新的客流。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在国内开了系统性强、组织力强、覆盖全省的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先河。选定栾川重渡沟、浚县古城、温县陈家沟等10个乡村(景区),吸引全国173所高校5000余名师生组成的677个团队参赛,借助优秀团队和创意导师的力量,采取“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成果落地”的闭环模型挖掘非遗故事,通过建设非遗空间、打造非遗文创两个赛道,用创意将非遗融入乡村振兴。

2022年2月,继大赛之后,“非遗点亮计划”将赛升级为“营”,启动了“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选取洛阳、新乡、焦作、鹤壁等地9个村落(景区)为营地,邀请全国新锐设计师和高校学生,将赋有非遗底蕴的50个空间设计和40个文创产品,通过“驻地乡建”和“青春乡创”两大创造营形式,根植中原大地。青年设计师、非遗传承人与文创企业联合组成的创新团队,安 “营”扎寨、步步为 “营”,对多处“营地”融入当地非遗元素,进行开发,在平面设计、产品研发、建筑改造和景观规划等领域实现融合创新,全方位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2022“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顺利通过验收

2022“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顺利通过验收

2023年春,当河南信阳茶山上的茶树萌发新芽之时,“非遗点亮”计划再次升级,创新推出“非遗主理人”制度,进行非遗社群的建设,由全省“多点开花”转变为聚焦信阳市浉河区。通过拥有非遗工匠精神和乡村情怀、具有乡村运营能力和渠道资源的达人作为非遗主理人,统筹乡村和优质团队进行非遗资源挖掘与利用,连片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活动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柳林老街、甘冲村、楼畈村、郝家冲村等一批新的非遗特色乡村和非遗旅游目的地正在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形成。

优质团队:青春与非遗的双向奔赴

在“非遗点亮”计划中,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和江浙沪的优质团队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三年间,在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秘书处的组织下,6000多位新锐设计师和高校师生奔赴河南,青春智慧在中原大地上绚烂绽放。实现了对非遗的热爱同极具创意美学的青春气息的完美融合。

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重渡沟“营长”刘冰洁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建筑学,现为上海远仓建筑联合创始人,是一位既有国际范,又极具乡村情怀的85后青年。她和张轶佳、徐爽等组成的团队,认真勘察每一处赛点,亲身参与到空间施工改造的每一个环节。虽然辛苦,却收获满满。“作为创意导师和青年设计师,能够有机会带着朝气蓬勃的同学们体验乡村,挖掘乡村的特色,融入这里的生活,发自内心地为这里留下充满创意的一砖一瓦以及一个个可持续的业态,其意义已经远超过比赛本身。这段驻村经历,让每个人对乡村多了一份热爱、多了一份情怀。”得知重渡沟景区因青年乡村营造行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成倍的提高,刘冰洁欣慰地说。

刘冰洁在跟当地建设负责人讨论设计思路

刘冰洁在跟当地建设负责人讨论设计思路

谈及这一点,郭亮村驻村创意导师、北京大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师郑昌辉也深有感触:“大赛是一种在地化和互动式的设计教学,是大家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两年值守郭亮,让郑昌辉对这片土地有了特殊的感情。他自嘲:“最开始带着孩子一起过来,驾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都是小心翼翼的。日子久了,村里的狗也不再把我当成是外来的‘侵略者’一直叫个不停了。”

郑昌辉在指导学生团队设计

郑昌辉在指导学生团队设计

鲍庄“营长”浙江大学教师王东辉、陈家沟“营长”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周艺南,也分别带领队员们全心投入、躬体力行,将村落古朴厚重的文化与年轻的潮流文化巧妙结合。不仅收获了空间与文化的双重提升,还获得了实践能力与诗意情怀的精进充盈。

王东辉(中)在鲍庄调研

王东辉(中)在鲍庄调研

周艺南(中)在陈家沟为学生团队讲解设计方案

周艺南(中)在陈家沟为学生团队讲解设计方案

三年的系列活动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营长”们的带领下,队员们从校园走进村镇、脚踩大地,在发挥聪明才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同时,真切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全力投入火热的社会实践,实现了青春与非遗的双向奔赴。  

“政校企村传”五位一体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非遗点亮’计划首创了‘政校企村传’五位一体的竞赛组织体系,即政府搭台、高校赋能、企业助力、乡村实施、传承人参与。五类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发力,形成了紧密有效的竞赛组织体系。”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副秘书长、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刘亚辉介绍。

整个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乡村和优质团队,统筹项目的设计与建设,统筹非遗的挖掘和活化。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创意大赛自筹备起,就受到了河南各地的密切关注,方案一经公布,纷纷踊跃组织报名。

接下来是选好地,在乡村就地实施;找对人,由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秘书处引进优质团队和全国高校优质资源,为活动顺利推进提供“地利人和”。 

在鹤壁市鲍庄村,当地于活动之初就引进企业进行专业运营管理,负责人关玉泉对此充满了信心。他介绍,项目运行以来,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100余万人次,“未来,公司将追加投资,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扩大康养民宿规模,建设温泉疗养项目、增设书画创作室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将鲍庄的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剪纸传承人带着孩子们研学

剪纸传承人带着孩子们研学

在活动中,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也积极参与。浚县泥咕咕市级传承人王红瑞以团队第一指导老师的身份参与了浙江行知学院团队的项目“师古不泥,做我自己”泥咕咕文创盲盒。淇县蛋壳镶嵌漆画第四代传人何斌则为鲍庄的非遗研学课堂多次授课。

在活动开展的同时,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秘书处还组织举办了非遗展、非遗座谈会、研讨会、非遗培训、资源对接会、非遗进校园、非遗市集等活动60多场,以活动整合资源、促进宣传,帮助当地更好地实现项目落地。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研究员、河南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张野看来,“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系列活动是对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的积极落实。创建了一个多方联动、以创意设计赋能乡村的平台和模式,让高校、设计单位、乡村组织、文旅企业等联动起来,让高校教师、设计师、大学生、非遗传承人等联动起来,共同通过创意设计来推动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非遗与创新完美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笃行致远

2023年11月底,世界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建筑室内设计网站Dezeen公布了其设立的奖项Dezeen Awards的年度获奖名单,中国大伾山悬崖驿站(又名“咕咕来仪”会客厅)从全球4800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获奖的38个项目中仅有的4个中国项目中的一员。“咕咕来仪”会客厅正是“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的成果之一。该会客厅位于鹤壁市浚县大伾山顶,设计灵感来源于国家级非遗泥咕咕的造型。设计师将建筑流动的曲线在场地内舒展开来,犹如一只泥咕咕落在山顶上。室内用泥咕咕、剪纸、柳编等当地非遗进行装饰。对非遗元素别具巧思的创新设计,是该项目荣获国际大奖的关键。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这个高端素食餐厅一经营业就实现了每天上万元的收入。

“咕咕来仪”像一只泥咕咕,带来吉祥和幸福

“咕咕来仪”像一只泥咕咕,带来吉祥和幸福

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浚县社火打造的“社火锅”,坐落在浚县古城县衙街前一座明式四合院内,舞龙、舞狮、剪纸、鱼灯等非遗元素随处可见,向食客展示着非遗社火的魅力。营业以来,月均营业额30万元,增加当地就业20人。

“社火锅”里的舞狮为食客带来了新鲜体验

“社火锅”里的舞狮为食客带来了新鲜体验

结合当地民宿和非遗特色,重渡沟景区非遗农耕村的建成,使得游客数量和停留时间增加了近4成,其营业额更是增长了10倍以上。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非遗点亮”系列活动开展两年来,直接为景区带来了近300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做好空间打造的同时,文创设计也随之匹配进行非遗的创造性转化。泥咕咕被河南师范大学团队设计成“泥小妮”IP形象,这个呆萌小姑娘后来又衍生出“泥小宝”系列,在浚县新年正月庙会和民间社火等重大节庆中,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

关公和县太爷形象“泥小妮”为游客送来祝福

关公和县太爷形象“泥小妮”为游客送来祝福

“非遗点亮计划”实施3年来,先后有400人次专家、6000人次青年师生走进河南开展乡村营造活动。共落地150个非遗空间、150多项非遗文创,在各赛点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并以点带面,带动了周边地区挖掘非遗故事、建设非遗空间,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用创意激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好局面。  

点亮新的发展思路和奋进的人心

“非遗点亮河南老家”系列活动不仅点亮了乡村,还点亮了发展思路和奋进的人心。在陈家沟“水塔茶室”建设之初,因为影响到居民的休息和出行,周围居民不太接受。但建成后看到村里有了这么漂亮的建筑,大家就逐渐理解了。还有村民主动找上门来,问能不能把他家的老建筑也改造一下。更多的村民则通过社交软件不断地向朋友们介绍,家门口修了个新景点,欢迎大家来参观游玩。

鹤壁市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黎敏表示,依托“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系列活动中“咕咕来仪”会客厅、“社火锅”、“共青驿”等点位和“泥小妮”IP形象的打造,下一步,浚县将努力把非遗加持下的文旅文创产业,打造成人民群众的“幸福产业”,以创新创意为内核的“朝阳产业”,促进城乡互动、赋能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走好文化大县“以文化人、以旅兴业”的新路子,持续推动浚县文旅文创产业纵深发展、做大做强。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卫军表示,“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系列活动中,郭亮、长垣官路西村、宝泉景区都在新乡,活动激发了新动能、形成了新优势。他们将以此为基点,继续加强非遗活化,全力做好“旅游+文化”这篇大文章,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传承保护无穷尽,非遗瑰宝生新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下一步,河南将继续以“非遗点亮”计划为抓手,在全省各地遴选20-30个“非遗进乡村、进景区、进民宿、进街区”优质项目,落地非遗主题空间,打造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业态产品。同时,持续做好非遗的挖掘、保护和全社会的展示与传播,推动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当代生活、发挥当代功用。让非遗这块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通讯员 王岗飞)

  来  源: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排  版:麦 兜

  初  审:王楠楠  杜利敏

  核  校:刘 芳

(责任编辑:HN-07)

非遗 >“非遗点亮计划”让河南乡村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