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每日一新」:龙舞(火龙舞)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 时间:2024-03-19 09:22 浏览:

火龙舞,民间龙舞。产生并流传于河南省孟州市一带,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从五龙庙开始,走村串户表演。火龙的龙头造型奇特,极像麒麟,龙嘴大张呈“ U ”形,口内巧设机关,表演时可以喷火。龙身较短,一般七至九节,节与节之间距离不等,每节呈圆竹筒形状,上方留有一宽15厘米的开口,每节里面放置两支油沽肚。龙尾用数十根竹篾捆绑而成并缠绒布,尾梢系有五只铜铃。火龙舞是集体性舞蹈,一般需三班人,每班八人(蜘蛛一人,火龙七人),能相互替换,主要道具有蜘蛛灯、四方桌、木桩、鼓、锣、镲、火铳等。舞者装束一致,上身着圆领束身绸衣,下身着束口裤,脚着高筒云头踏山鞋。舞时常伴打击音乐,节奏根据舞龙的动作,可快可慢,可轻可重。表演内容主要有行龙、轱辘圈、三叠脊、三点头、捕蜘蛛、龙缠柱、破四门斗、卧龙、盘龙、龙上桌等。不同于其他龙舞,火龙不能大翻身。

火龙舞呈现了龙舞的原始形态,是我国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审美价值。它表达和承载了人们追求和平盛世、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1年,龙舞(火龙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责任编辑:HN-03)

非遗 >河南非遗「每日一新」:龙舞(火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