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每日一新」:钧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 时间:2024-03-28 22:32 浏览: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为进一步提升非遗传播效果,扩大河南非遗的受众人群和社会影响力,链接“河南非遗一张图”,河南非遗公众号重磅推出「每日一新」栏目,大力宣推河南的非遗项目,敬请关注!

钧瓷烧制技艺

钧瓷为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始创于唐,盛于北宋,其独特的窑变技艺在中国陶瓷烧制工艺中自成一格。

北宋徽宗时期,官府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区东北部设置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因窑址邻近古代春秋战国的钧台,故名为“钧台窑”,简称“钧窑”,所产瓷器即名“钧瓷”。北宋灭亡后,钧窑停烧。随着钧窑工匠四处流散,钧瓷烧制技艺逐渐传布到各地。金元时期,江西、浙江、广东、山西等地都曾仿制过钧瓷,但由于原材料等因素,其艺术成就无法和宋代官窑制品相比。

明清两代,钧瓷生产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之后,钧瓷生产进入全面恢复时期。钧瓷世家任姓家族和卢姓家族的卢广东、卢广文等献出祖传绝技,为钧瓷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钧瓷之所以名贵,除了造型浑厚端庄外,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钧瓷在烧制中会出现窑变现象,含有铜质的釉料经窑变后会形成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等釉色,彼此渗化,相映成辉,有“进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二是钧瓷制作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一件钧瓷从选料到烧成需经过72道工序。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杜利敏/文)

来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

(责任编辑:HN-07)

非遗 >河南非遗「每日一新」:钧瓷烧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