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迅速覆灭之谜:天然优势为何敌不过晋军铁蹄?

河南在线 时间:2024-04-16 10:58 浏览:

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以贾充为统帅,集结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和唐彬八部精锐,兵分六路,大举进攻东吴。此时东吴倚仗长江天险,兵力雄厚,高达二十多万,然而仅短短四个月后,晋军便迅速突破长江防线,东吴君主孙皓无奈投降,东吴王朝就此覆灭。这似乎不可思议,东吴拥有如此庞大的军力以及天然的地理优势,何以如此迅速地走向灭亡?

事实上,东吴的衰败早在孙权时期就已埋下伏笔。孙权,这位被誉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英主,晚年却使得东吴陷入混乱。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离世,随后他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他对孙霸的偏爱导致了两子之间的激烈争斗,史称“二宫之争”,朝中大臣也因此分为两派。名臣陆逊因卷入其中,受到孙权的斥责,最终气愤而亡。这场争斗导致了孙和的废黜、孙霸的赐死,以及幼子孙亮的继位。众多文臣武将因此牵连,人才凋零,东吴开始走向下坡路。

孙权逝世后,年仅十岁的孙亮继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人辅政。年幼的君主与权臣的争斗使得东吴内部矛盾重重。公元253年,诸葛恪征淮南失败,被孙峻等人所杀,大权落入孙峻之手。然而孙峻死后,权力又转至其从弟孙綝,此人嗜杀成性,残忍无道,杀害了东吴多名重要将领。

公元258年,孙綝废黜孙亮,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孙休在位期间虽颁布良制,惠及百姓,但并未能扭转东吴的颓势。公元264年,孙休逝世,此时蜀汉已灭,交趾又叛吴降魏,东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内部形势不稳的东吴,选择了立孙和的长子孙皓为帝。

孙皓初登帝位时,曾一度实行善政,然而很快便暴露出他的残暴本性。他对百姓残忍无道,自己则骄奢淫逸,导致民怨沸腾。尽管有陆抗、陆凯等重臣的支撑,东吴仍难以维持。孙皓不断发动战争,虽然给晋朝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也加速了东吴自身的灭亡。

与此同时,晋国却在积极备战,准备灭吴。公元269年,晋武帝派大将羊祜坐镇荆州,训练水军,并对吴军展开攻心战。羊祜采取轻徭薄赋之策,安定人心,同时经常为缺衣少食的吴军将士偷运衣食,使其离心力大增。经过十年的准备,晋武帝于公元279年下令大举伐吴。

东吴方面,虽然有人看出晋国的野心,但孙皓不听忠言,既不增兵防守上游要隘,也不励精图治加强戒备,反而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晋军进攻时,东吴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败退。最终,公元280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投降西晋。东吴历代先祖创下的基业就此拱手让人,孙皓也成为了阶下囚。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若只顾自身享乐而忽视百姓疾苦,即使拥有再多兵力与天然优势也终将无济于事。最坚固的防线永远是人心。当年孙坚身死、孙策凭借千余士兵和几名战将创立东吴基业;而孙皓拥有二十余万兵力、千名战将却将先祖江山拱手让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责任编辑:HN-03)

历史 >东吴迅速覆灭之谜:天然优势为何敌不过晋军铁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