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五强化五助力” 拓展资助育人新模式
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围绕“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双轮驱动,坚持“五强化五助力”,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拓宽资助渠道、创新管理服务等举措,切实保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一、强化制度建设,助力资助体系完善
构建完善资助体系。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生为本”的资助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构建起“奖、贷、助、补、减、免、勤”多元一体的资助制度体系,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从“保障为主”向“保障和发展并重”拓展。
推动工作重心下移。通过修订、新增资助工作制度,形成更加完善的资助政策框架,为更好地开展资助工作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制定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把助学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40%,依据上年度校园的助学贷款占比,划拨给二级学院、书院;20%用于对二级学院、书院资助工作成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院、书院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渠道拓展,助力多元资助格局
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补充、社会参与”的多元资助渠道,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增设奖助项目激发内生动力。设立“校长奖学金”,每年评选30名在学业、竞赛、志愿服务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每人奖励1万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出台《校友和企业奖学金实施办法》,激励学院与校友、企业开展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资助育人新生态。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兜牢民生底线。针对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建立“专项排查+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临时困难学生“即申即享”、相对困难学生“应享尽享”。深化“勤工助学+能力提升”融合模式。着力开发学生兼职辅导员、实验室助理、图书馆管理员、校园安全监督员等有助于提升受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勤工助学岗位,实现“助学”与“育人”双赢。
三、强化考核引领,助力质效双升突破
把资助工作纳入学生工作目标管理整体谋划,建立“过程+结果”双维度考核机制。对考核为先进单位的奖励工作经费,考核为先进个人的优先考虑职称评审、干部任用,发挥示范效应,激发辅导员的内生动力,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推动资助工作从“量”到“质”跃升。通过考核,查找资助工作的难点、痛点和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推动资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透明化。
四、强化育人实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将育人理念贯穿资助全过程,构建“纾困—育人—成才—回馈”良性循环。
以赛育人树诚信。通过举办“诚信校园行”资助知识大赛、诚信演讲比赛等系列诚信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诚信和感恩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实践育人强担当。通过主题班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讲,同时选拔优秀高年级学生结对新生,宣讲政策、指导助学贷款办理;组建“国家资助政策乡村行”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村镇宣讲国家资助政策,惠及广大贫困家庭学生。
家校共育聚合力。建立“暑期家访+温馨告知书+明白卡”沟通机制,通过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发放《建档立卡学生温馨告知书》《资助政策明白卡》,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
五、强化创新服务,助力协同共进生态
实现“一站式”资助服务。设立“资助服务大厅”和“资助热线电话”,提供资助咨询、信息查询和资助业务办理等便捷服务,方便学生,提高服务满意度。优化“绿色通道”服务。新生入学前随录取通知书寄送资助宣传页,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报到时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确保入学“零障碍”。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与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人民武装部等部门多方联动,建立“资金发放—学籍审核—资助认证”快速通道,保证“求职创业补贴”“服兵役高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等资助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保障”的工作格局。(河南科技学院 供稿)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