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鲁河复航工程提速 河南向海图强 如何唤醒“沉睡大河”?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时间:2025-07-02 15:32 浏览:

河南省2023年9月对外公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洪汝河、贾鲁河等支线航道建设……去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启动贾鲁河通航和郑州港项目前期工作”是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

贾鲁河郑州段两岸风光 图片来源:郑州发布

近年来,河南为什么如此重视贾鲁河复航工程?复航中还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复航后对于河南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何在?

通江达海之问:为何要唤醒“沉睡大河”?

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其陆空交通优势显著:“米”字形高铁、完善的高速公路网、货运规模跻身全球40强的郑州机场……

然而,在内河航运方面,只有淮河、沙颍河航道能通江达海,经济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河南要大力发展“铁公机水”多式联运,加快河南交通优势再造,水运存在短板。

补齐内河航运短板,贾鲁河复航是关键。

有机遇。在2024年3月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去年6月,《交通运输部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印发,提出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河南地理位置重要,抓住机遇,统筹兼顾发展内河航运,就能形成从内陆到沿海低成本、高效率的出海新通道。

有基础。翻开中国的河流地图,贾鲁河的脉搏始终与华夏文明同频共振。这条得名于元朝治水名臣贾鲁的河流,是历史上沟通中国南北的“黄金水道”。朱仙镇码头曾经千帆竞发的盛景,也印证着贾鲁河航运曾经的辉煌。

有条件。河南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的省份,目前淮河、沙颍河航道里程399公里,具备常年通航千吨级单船、万吨级拖队能力。贾鲁河流经郑州、开封、许昌、周口四市,在周口汇入沙颍河直通淮河、长江,这条水道一旦激活,将成为连接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的“战略走廊”,对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互联互通、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破局提升之问:如何攻克复航难题?

尽管贾鲁河复航意义重大、好处多多,但困难和挑战也不容忽视。贾鲁河断航已近60年,再加上郑州并不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如何保障贾鲁河这条百公里航道的“血脉畅通”?

航运必须有水,水从哪里来?据了解,贾鲁河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7.15亿立方米,航运用水约需3.56亿立方米,但年际月际分布不均。河南港口枢纽与临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仝新顺曾提出以水定航,效仿清代“水柜”蓄水理念,构建联调系统,提高航运用水保障能力。

工程之实,以稳筑基。贾鲁河复航工程是重大交通工程、民生工程,需邀请顶尖技术团队,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规划论证,对港口选址、航道尺度、梯级方案、桥梁改建方案等关键问题集中攻关,用好现代技术赋能复航工程,不断提升航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此外,贾鲁河复航工程还涉及环境保护、资金筹措、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推进贾鲁河复航工程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措施,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向海图强之问:怎样激活“通道经济”?

加快推动贾鲁河复航,实现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迈进,河南还需努力。

打造产业升级的“强引擎”。预测显示,贾鲁河通航后的货运量,郑州港占据绝对优势。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家电等高附加值工业品将取代传统农产品成为“主角”。临港产业带顺势崛起,吸引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加工、新能源汽车等“适水产业”进一步集聚,推动河南从“工业大省”迈向“制造强省”。

畅通物流降本的“黄金道”。据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测算,2035年航道运量将达5000万吨,相当于每天减少8万辆重卡通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河南可以通过沙颍河直通长三角,与上海港的物流时效有效缩短,使郑州成为西北矿产东运、华东装备西进的核心枢纽。

建设枢纽经济的“新支点”。郑州港与郑州国际陆港联动,形成“铁公机水”四路协同的超级枢纽。企业可自由选择最优运输方案——“中原制造”既可通过中欧班列(郑州)驰骋欧亚,亦可经贾鲁河扬帆出海。这种“多式联运”的集成优势,将成为河南吸引全球投资的“金字招牌”。

贾鲁河复航,古河的“重生”,不仅是河南水运的逆袭,更承载着中原儿女的梦想。通江达海、向水图强——河南,正以水为笔,书写新时代的“水运传奇”。(顶端新闻·河南商报特约观察员 郑宇)

编辑:HN007

综合 >贾鲁河复航工程提速 河南向海图强 如何唤醒“沉睡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