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券、换LOGO,西贝自救动作不断,消费者愿意买单吗?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海舒 郝楠楠 实习生 刘程 文图】 预制菜风波后,西贝正在密集推出“救市”动作。
10月9日,西贝上线新一波代金券活动:2025年10月9日—2025年10月31日,消费实付每满50元送1张50元代金券、消费实付满100元送2张、满150元送3张,全国门店堂食可用,30天内有效。此前,西贝还曾发放100元代金券、下调部分菜品价格。
降价、促销,西贝能否持续赢回客流?西贝该如何挽回消费者信任?大河财立方记者进行多方走访。
实探:西贝再次发券,引流效果显现
10月10日中午,大河财立方记者分别来到西贝郑州郑东万象城店、二七万象城店等进行探访。
在郑东万象城店,记者看到,中午12点左右,餐厅已大约有16桌客人落座,其中,有两三桌客人带着小朋友前来就餐,不过,记者也观察到,餐厅靠里区域有几桌并未开放,开放区域近乎满座。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服务人员了解到,自从发放代金券以来,客流量有明显提升。除了代金券,西贝的几款菜品价格也进行了下调,包括西贝面筋、黄米凉糕、莜面蒸饺、蒙古奶酪饼、香辣鸭架等。
此前,西贝宣布全国门店启动九项整改措施。该服务员说,目前郑东万象城门店正在按照总部的调改公示进行整改,大豆油改为非转基因大豆油,蒙古羊排和羊肉串改为当天现制等。
12点半左右,该店前来就餐顾客不断,部分台面开始翻台。
在西贝郑州二七万象城店,大河财立方记者看到,正值午餐高峰期,店内上座率大概七成,大都是多人聚餐形式。
同日,西贝北京蓝色港湾店内,12点左右店内还不到10桌客人,用餐群体以中年人为主,仅一桌带着孩子一起用餐。
10月10日,“西贝更换门头”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记者梳理了解到,日前有网友发帖称,西贝石景山万达店,餐厅LOGO换成了白绿配色,slogan为“我从草原来”,并晒出了实拍图。
随后,记者从西贝一位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跟其他门店不一样,该门店为“打样店”,即在品牌有新设计方案或其他变动时,都是由该店进行打样、测试效果,相当于试营业店。
关于LOGO焕新情况、发券考量等,记者联系西贝总部方面进一步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风波回顾:从口水战转向发券抢人
受“预制菜风波”的影响,过去一个月,西贝几乎快成为热搜“常客”。
从9月10日罗永浩发布微博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开始,双方口水战一直持续半个月。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信,并宣布整改措施。同日,罗永浩发文表示放弃进一步追究西贝。
二者之间的争论虽然就此落幕,但公众对西贝的关注程度却没有“冷”下来。
其中,西贝旗下“西贝品味早读”账号发布的《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等内容,被网友质疑“煽情炒作”,引发相关吐槽。之后两则内容均被删除,视频号也已设置为私密账号。
此后的西贝,一系列动作开始转向线下门店。9月25日,西贝在门店发起“西贝请您吃饭”活动,向就餐顾客发放100元堂食代金券;10月1日,西贝全国门店对部分菜品进行价格下调。
10月9日,西贝再次发放代金券,宣布2025年10月9日—2025年10月31日,消费实付每满50元送1张50元代金券、消费实付满100元送2张、满150元送3张。代金券全国西贝XIBEI门店可用,限堂食,30天内有效。
代金券福利还吸引了“羊毛党”参与,记者搜索闲鱼、小红书平台等看到,有用户在出售代金券。
又是降价,又是连续发券,一系列动作掩盖不住西贝力图挽回消费者的意图。但这种促销模式是否有可持续性?西贝是否具有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客流转化的能力?
知名危机公关专家、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西贝近期降价并发放抵用券,确实在短期内吸引了一批新老顾客进店消费。但从长期看,频繁降价和发券易让消费者形成价格敏感心理,降低对品牌价值的认同。
“目前来看,西贝在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客流转化上能力有限。短期通过促销虽能增加客流量,可成本也随之上升,若不能有效将新客转化为长期稳定客源,长期成本压力会增大。西贝需在保证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基础上,探索更精细化的营销策略,以实现成本与客流转化的良性平衡。”詹军豪说。
““首先要明确,促销模式只能短暂起效,冲着赠券吃饭的消费者可能并非西贝的长期顾客。此外,西贝的派券到10月底结束,这可能已经是资金体系能承担的成本上限。”资深品牌策划人傅飞扬认为,要回归到正常的消费状态后才能检验西贝的促销效果。这些举措的确帮助西贝度过了艰难的断客期,表面上看似减轻了顾客对西贝的负面抗拒,实际上只是迎合了消费者的务实心理,并未真正扭转品牌印象,难以实现长期客流的转化。
西贝如何修复与消费者的信任裂痕?
2002年,西贝莜面村第一家店开业,到2023年,西贝的年营收规模已经达到62亿元。
在一则访谈视频中,谈及西贝门店规模天花板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提到:“1000家店应该能开出来吧”。但这场预制菜风波,也许正在改变故事的走向。
当下的西贝,修复与消费者的信任裂痕是一道躲不过去的坎。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西贝与消费者的信任裂痕短期内难以修复。“消费者对西贝的不满,并非单纯的价格问题,而是它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价格高却无法获得与之相匹配的产品,这才是让消费者愤怒的原因。所以,降价对于西贝长期的生存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朱丹蓬说。
詹军豪认为,构建品牌信任体系,西贝应建立透明化长效机制,如公开食材溯源系统、明确标注是否为预制菜的信息等,阶段性地向社会公示西贝的整改进度与效果,通过菜品的真材实料与良好口味去赢得信任,定期邀请消费者对西贝品质进行监督。同时,优化危机公关沟通策略,建立统一发言人制度,真诚回应消费者质疑。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