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与抖音之战,舆论平台不该沦为“竞争工具”

综合 时间:2025-10-31 10:57 浏览:

“双十一”临近之际,任何商战的信息都容易引发消费者关注。

澎湃新闻官方账号10月30日报道显示,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在朋友圈发文,表示自己前几天看到京东“二选一”的报道,忍不住发了朋友圈吐槽,限制商家参加抖音大促就是“二选一”。

该事件最早可追溯至10月20日前后。一些社交平台流出消息,京东在“双十一”期间加大巡查力度,要求自身平台商品价格不得高于其他平台,一旦发现将对商家处以大额罚款。

基于上述信息,“京东被曝‘二选一’管控商家定价”“京东‘二选一’违背促消费大政”等话题频频登上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热榜。

10月28日,更有网传的商家聊天截图显示,“美的集团因价格问题遭京东罚款500万元”。但澎湃新闻10月29日晚报道称,美的集团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网络上相关提及美的的文章属于不实信息。”

此前,京东相关人士表示,此话题源自京东要求自身平台上商品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台,该做法是为了确保销量大的商品在京东平台的销售价格具有竞争力,从而让大多数消费者能够购买到质优且价优的商品。这种主动比价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价格保障策略,旨在为消费者构筑价格防护墙,确保平台价格的竞争力。这种价格保障策略不涉嫌“二选一”。其实质是一种寻求价格平等的市场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风波出现的节点耐人寻味。“双十一”作为年度重要的消费节点,历来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必争之地。在这个关键时期,上述话题频繁登上热搜的背后,是否存在竞争对手的操控,也值得关注。

近年来,从平台经济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舆论战”已呈蔓延之势,损害了特定企业声誉,也扭曲了市场竞争的本质,将本应聚焦于产品、服务和创新的竞争,异化为相互抹黑的“口水战”。

面对类似不正当竞争,监管部门早有明确态度。在平台经济领域,2022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不得利用算法实施影响网络舆论、规避监督管理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些规定为公平竞争划定了清晰的红线。

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一些社交平台既有电商属性,也具备强大的信息传播和舆论造势能力。当这种舆论造势能力被滥用于商业竞争时,将严重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双十一”需要的是良性竞争生态。各平台比拼的是商品质量、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消费体验。健康的市场竞争应该推动行业共同进步,让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在真伪难辨的信息迷雾中无所适从。

对于电商行业而言,这也是一次集体反思的契机。平台企业应当认识到,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依靠舆论造势获取竞争优势的做法终将难以为继。唯有回归商业本质,在提升用户体验、创新服务模式上持续投入,才能赢得可持续的发展。

信息传播平台不应沦为不当的竞争工具。特别是在“双十一”这个观察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窗口,公众更期待看到商家创新与服务的比拼。

编辑:HN007

综合 >京东与抖音之战,舆论平台不该沦为“竞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