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梗日|预防心梗,血脂管理很重要
11月20日世界心梗日的到来,再次将心脑血管健康推向大众视野。谈及心血管保护,多数人会重点关注血压、血糖平稳,却易忽略血脂。血脂异常虽无明显感知,却会悄悄影响血管状态、加速功能退化,成为心梗、脑梗等严重健康问题的潜在诱因。数据显示,我国每三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存在血脂相关问题,知晓率却不足 20%。在2025年世界心梗日,我们希望传递一个核心信息:主动管理血脂,是前瞻、有效的投资。
血脂:血管健康的 “隐形裁判”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其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两个关键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常被称为“坏胆固醇”。当它偏高时,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血管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被称为“好胆固醇”。它能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代谢,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简单来说,血脂管理的目标在于 “降低坏的,提升好的” 。当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长期偏高,会缓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未来发生心梗、脑梗等事件的风险。因此,维持理想的血脂水平,是维护心脑健康畅通的基石。
中医视角:血脂调理重在平衡与通畅
脾主运化,若功能失常,水谷精微难以正常输布,易生痰湿,进而影响膏脂代谢;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司气化,若肾气亏虚,可致津液精血的转化与运行不畅,代谢乏力;肝主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津液运化,若肝气郁滞,气机不畅则气血津液输布失常。三脏功能协调、各司其职,方能维持身体代谢的整体平衡。当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输布失常,日久则易形成湿浊、痰凝、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络脉。中医“通络”理论认为,络脉是气血津液运行的关键通道,也是脏腑组织与体表沟通的纽带,唯有络脉通畅,气血津液才能正常濡养脏腑、代谢废物,维持五脏六腑功能健运。
因此,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以复其本,疏通络脉以畅其行,是促进膏脂(血脂)正常代谢、改善血脂异常状态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理念,以岭健康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出以岭牌怡梦饮料。它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精选桑椹、酸枣、陈皮、茯苓、菊花五种药食同源食材,针对性解决血脂异常核心问题:桑椹与酸枣滋补肝肾、宁心安神,筑牢“补虚”根基;陈皮与茯苓健脾祛湿、理气化痰,清除代谢“垃圾”;菊花平肝清热、辅助增效,全方位助力血脂调节。这款获得蓝帽认证的保健饮品,经人体试食实验证实,既能调节血脂,又能改善睡眠。

预防心梗、管理血脂,除了调理类产品外,也需要建立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这与以岭健康 “通络养生八字经” 理念不谋而合:
1、饮食有节:遵循少盐、少油、少糖原则,减少油炸食品和甜食摄入,多吃粗粮、新鲜蔬果,避免过饥过饱,保护脾胃运化功能,从源头减少血脂生成。
2、适度动形:“体欲常劳,劳勿过极”,选择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中老年人可尝试动作舒缓的中华通络操,促进气血流通,帮助脂质代谢。
3、心态平和:不良情绪会影响肝气疏泄,加重血脂紊乱。通过音乐、阅读、冥想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为血脂平衡提供良好条件。
4、作息规律:充足睡眠是代谢稳定的基础,熬夜、作息紊乱会打乱生理节律,影响血脂调节。养成按时就寝、早起的习惯,让身体充分修复。
世界心梗日,不仅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行动的契机。 守护心健康,就从今天开始,从了解并管理好您的血脂开始。让我们将“主动管理”融入日常,用科学监测洞察风险,以通络养生辅助调节血脂,疏通生命的脉络,为健康的心脏构筑一道坚实的未来防线。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