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在乡村有多美?来淇县鲍庄看看吧!

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时间:2023-12-05 19:44 浏览:

编者按:创意激情与传统文化相撞相拥,青春智慧在绿水青山间绚烂绽放。自2021年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举办“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系列活动。2021年以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的方式;2022年升级为青年乡村营造行动,选取河南省内9个特色村(景区)为营地,引入优质团队,与当地政府、村民、非遗传承人合作,共同开展驻地建设;2023年升级为非遗主理人形式。随着活动的深入,不仅推动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让乡村在时代大潮下熠熠闪光。“非遗点亮”,不仅点亮了老家河南振兴的乡村,还点亮了新的发展思路、奋进的人心。从本期起推出“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来体悟非遗赋能下的乡村新貌。  

非遗在乡村有多美?来鲍庄看看吧

每天从上午开始,总能看到郭爱娥忙碌的身影。收拾餐厅、接待就餐的游客,她总是风风火火。

郭爱娥是鹤壁市淇县鲍庄村的村民。两年前,她和丈夫还靠外出打工为生。而如今,在“非遗点亮河南老家”青年乡村营造行动实施之后,鲍庄村进行专业运营管理。以郭爱娥为代表的鲍庄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鲍叔牙非遗故事为主题的“春秋驿站”轻餐饮空间

▲以鲍叔牙非遗故事为主题的“春秋驿站”轻餐饮空间 

小山村里建起了非遗体验中心

鲍庄村西南方向的山坡上,有一棵在石头缝间深深扎根的古柏树。经过相关部门鉴定,这棵古树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

围绕这棵村里的标志性古柏树,青年乡村营造行动营长、浙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王东辉将这片区域规划成了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非遗展示广场。无处不在的非遗元素使得这里成了村里“显眼包”一般的打卡地。

在非遗展示广场旁,还建起了非遗体验中心。柳编、根雕、剪纸等当地非遗作品陈设其中,在山野田园间营造出一处独特文化体验空间。

非遗体验中心的外观也经过了精妙的设计。整体建筑充分吸收了当地民居特色,在外立面上使用了诸多石材,而内部则按现代需求进行动线及使用空间的划分。

在王东辉看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尽可能多地保留村落的“原生态”,保护当地的文化生态,也能为非遗带动乡村振兴营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非遗为鲍庄带来了人气

“哇,这里山水太美了,不仅有康养民宿,还能现场体验非遗!”来自郑州的游客冯女士体验着蛋壳镶嵌非遗课程,惊喜地赞叹。

除了蛋壳镶嵌,非遗体验中心还推出了泥咕咕彩绘、面塑、柳编等非遗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现场向游客展示传统技艺,为他们提供更为立体的旅游文化体验。

淇县蛋壳镶嵌漆画第四代传人何斌是授课的老师之一。他向记者介绍,蛋壳镶嵌漆画实际上已经有3000年历史了,“只要留心,蛋壳本身的颜色也很丰富。所以,不管怎么往蛋壳上镶嵌,都能体现出一种朴实稚拙的美。”

不仅如此,针对中小学生,鲍庄还推出了特色研学活动。鲍庄运营管理负责人关玉泉介绍:“这些非遗活动既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在优美的山水之间,切身感受非遗的无穷魅力。”

 

▲剪纸传承人刘朋飞带着孩子们研学

未来因非遗更精彩

谈起鲍庄村在营造行动前后的变化,王东辉感触良多。他说,整个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村中服务了将近两年。临水而建的“春秋驿站”游客服务中心、温馨舒适的康养主题民宿、从淇县博物馆陶塑猪圈汲取灵感设计的三个猪窝打卡点……王东辉团队的这些成果,让鲍庄变得大有不同,焕发出非遗加持下乡村独有魅力。

▲“三个猪窝打卡点”正在进行戏曲表演

▲“三个猪窝打卡点”正在进行戏曲表演

关玉泉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项目运行以来,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100余万人次,“未来,公司将追加投资,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扩大康养民宿规模,建设温泉疗养项目、增设书画创作室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将鲍庄的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传统非遗与文旅产业有效对接,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淇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郭庆军告诉记者,这为淇县的文旅产业发展打造了样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学习先进经验,奋力推进淇县文旅二次创业发展,真正以淇县文旅之干实现淇县文旅之变!”

村子美了,游客多了,村民也富了。今年的节假日期间,鲍庄这个小山村因为非遗带来的魅力,备受游客青睐。民宿总是早早被预订一空,一房难求。郭爱娥高兴地说:“村里经过非遗点亮改造之后,我和丈夫告别了两地分居,每个月都有六七千元的稳定收入。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通讯员 王岗飞)

(责任编辑:HN-07)

非遗 >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非遗在乡村有多美?来淇县鲍庄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