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非遗美食大盘点

洛阳青年 时间:2024-02-18 09:25 浏览:
洛阳,美食云集,既有令人流连往返的老字号,也有红遍小巷的地道小吃,更有历经千年岁月的非遗美食,今天就对洛阳的非遗美食进行大盘点!

真不同洛阳水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到洛阳美食,大家第一个会想到什么?没错!那就是“洛阳水席”。提起洛阳水席,在洛阳城里可谓是家喻户晓。洛阳水席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一起被誉为“洛阳三绝”,还带着宫廷饮食文化的烙印。

洛阳全套水席分为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24道菜。关于水席的名字,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菜中带汤,汤汤水水不断;二是一道菜吃完撤下才上另一道,如行云流水。

吃的地点倒不太讲究,高档饭店也好,街头小巷也罢,即使偏僻农村也有厨师能做地道的洛阳水席。于是人们就在汤汤水水间坐定,谈笑中定下许多人生大事。

现在,但凡第一次来洛阳的客人,如果时间充裕,接待人总会推荐“真不同”的水席,让客人沉浸式体验一次传承千年的洛阳味道。餐前肯定不会错过参观一下我国唯一一家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名宴,我国第一个关于饮食的主题性博物馆——“水席博物馆”。在6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感受从仰韶彩陶到厨神伊尹,以及从那些沉淀着5000年文化的587件饮食厨具、器皿中体验洛阳的水席文化。

新安烫面角——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烫面角是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小吃,属于豫菜系,该小吃创制于民国三年(1914),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时有开封人任老大与本县人王金斗,于新安县火车站开设餐馆,出售“老任烫面角”。由于配方科学,制作讲究,所制烫面角软皮紧,外观上状如新月,色如琼玉,晶莹欲滴;吃起来鲜香不腻,味美可口,时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新安烫面角的制作,选料严格,制作精细,面皮为精白面粉,用开水烫后和成块,后将面切开放凉,再重新揉匀,切成脐后,擀成圆片。其馅以鲜猪肉为料,选择前胛后臀,肥瘦搭配,细剁成丁,放入肉汤原汁搅拌,然后配上大葱、生姜、韭黄、白菜心,佐以食盐、白糖、味精、料酒、酱油、五香粉、小磨油等,打拌而成。包成面饺,状为新月,食口处内侧光滑,外侧皱迭八折,形成花边,起脊园平。饺肚内凹外凸,造型别针,线条优美,每两干面可包饺五个,上笼清蒸,十分钟即成。成饺皮薄如纸,包润如玉,五味俱全,鲜香不腻,为小吃中之上品。

2007年, 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河南老字号”‘,同年被洛阳市政府评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荣获“河南老字号”称号。

2021年,“新安烫面角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新安烫面角在传统大肉烫面角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研发了牛肉烫面角,羊肉烫面角,鸡蛋韭菜烫面角,酸菜烫面角,野菜烫面角,杂粮烫面角,三鲜烫面角,豆面酸菜烫面角等九个品种。从而使这道地方传统名吃不断发扬光大,受到越来越多的食客喜欢。

铁谢羊肉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爱喝汤的洛阳人来讲,位于孟津区白鹤镇铁谢村的铁谢李松羊肉汤馆凭借其历史悠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汤质纯净、鲜味爽口、鲜而不膻等特点,在洛阳地区诸多汤食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一些汤客为了喝碗铁谢李松羊肉汤,驱车几十公里而来。

熬制羊肉汤时,先在锅底铺垫一层骨头,再把除去内脏洗干净的整只羊放进大锅中煮四个小时。羊肉彻底煮透后再把煮熟的羊肉取出来进行脱骨、切大块肉,最后在碗里放肉、调料、葱花、香菜即可盛汤。

铁谢李氏羊肉汤馆又名铁谢李松羊肉汤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10年11月,铁谢李松羊肉汤馆创始人李西连在家门前开张营业。第三代传人李松潜心学艺,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重新研制李氏调料,改革熬汤技艺,使铁谢李松羊肉汤达到了一个顶峰。

老雒阳面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个洛阳人心中都有一碗浆面条。洛阳有民谚:“河南府有三宝,孟津梨、灵宝枣、洛阳城里浆面条。”

想做一碗地道美味的浆面条,浆味醇厚的老浆是必不可少的。做浆时,先把绿豆或豌豆用水浸泡,待其膨胀后放在石磨上磨成粗浆,用纱布过滤掉渣,然后放在缸里,一两天后,浆水发酵变酸,就可以舀出来做浆面条了。

在浆水似开非开之时,下入手擀面,再淋油“打沫”。面条快熟时下白菜,即将出锅时加韭菜、胡萝卜丝。接着,一碗汁稠味美、酸香扑鼻的浆面条就出锅了,再根据个人口味配以熟花生米、芹菜丁、辣椒油、韭花等佐料,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如今的洛阳城中,从街头小馆到星级饭店,浆面条随处可见。它质朴自然、清新淡雅,不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洛阳人,也给外地的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责任编辑:HN-06)

非遗 >洛阳非遗美食大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