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量全国第二,郑州剑指北方前三

搜狐城市 时间:2024-04-17 19:12 浏览:

近日,重点城市陆续公布去年常住人口数量,郑州1300.8万人相比2022年的1282.8万人,新增18万人,这个增量排在北方城市首位、在全国则是第二。

以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为表征,产经提速是郑州“涨人”主因;强省会战略也让郑州在人口集聚上优势明显——相对应的是,南阳常住人口已连跌十一年。

城市人口竞争进入“存量时代”,郑州人口增量来自哪里?增长趋势如何持续上扬?

郑州常住人口剑指北方第三城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常住人口数量持续上扬,历年增量则呈现出明显的“波段轨迹”。从1978年的437.9万人,到2014年突破千万人口,郑州花了36年,年均增长约16万人。从2014年的1030万到2018年的1205万,郑州花了4年,年均增长约44万人。

2014年到2018年郑州人口大涨的背景是,2016年,郑州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战略释放出明确信号,河南举全省之力支持郑州,资金技术产业汇聚,这让常住人口同步激增。

从1200万人增至1300万人,郑州则花了5年,年均增长约19万人。不过,2019年至2023年,历年增量“相去甚远”,分别为30.3万人、26.2万人、12.5万人、8.6万人、18万人。

纵向来看,郑州过去五年的常住人口增量确实比2016年前后降低了,但这五年恰恰也是中国人口增长趋缓乃至进入负增长的转折期。横向来看,过去五年,郑州只有2021年在重点城市人口增量排名中掉出前十,其余年份均在前五。

全国重点城市目前仅长沙、深圳未公布去年人口数据,郑州18万人的增量在已公布数据城市中仅次于合肥。同时郑州也以1300万人口总量超过苏州进入全国第十,在北方只落后于北京、天津、西安。值得一提的是,郑州西安近年来人口争夺“互有攻守”,二者只差7万人。

六普数据显示,郑州以863万常住人口略高过西安的847万,10年后的七普数据显示,西安反超出郑州约35万人。经过三年追赶,郑州又拉近了与西安常住人口的差距。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郑州也许今年就能夺得北方人口第三城。

抛开极少数“主动控制人口流入”的城市,一般来说,常住人口数量及增量直观反映城市竞争力及运行效率。过去五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量“起伏不定”,背后正是其产业经济的“潮起潮落”。郑州常住人口增量排位掉出全国前十的2021年,及排名第二的2023年,是典型例证。

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双驱”

在2022年上半年,一则“郑州人口流失200多万”的新闻引发关注,随后郑州市统计部门回应称,2021年郑州常住人口相较上年增加12.5万,“人口流失百万”是谣言。虽然官方辟谣了,但跟上年相比,郑州常住人口增量减半,而排名也确实掉了五六个位次。

与此相对应的是,2021年,郑州4.7%的经济增速远低于全国平均值8.1%,在万亿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2022年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郑州常住人口增量8.6万人,创下近十五年新低,当年的经济增速是1%,低于全国平均值3%,其GDP增量在万亿城市中排名垫底。

去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量高企,首功归于产经回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8%,居国家中心城市之首;此前连续两年负增长后,去年固投增速6.8%远高于全国3%。工业大幅上扬带动郑州GDP增长7.4%,在万亿城市中拔得头筹——而郑州“工业胜负手”是重注新能源汽车。

过去十几年,富士康一直是郑州的工业名片,富士康入驻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郑州的“一号产业”,产值规模超过六千亿元。近几年,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增长趋缓,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去年产值增幅仅为1.4%。

当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趋缓时,郑州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去年,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航空港投产,完成产值334.7亿元,产量超20万辆;上汽乘用车(郑州)二期工厂智能化生产线上,年产能30万辆。虽然全年手机产量下降7.5%,但郑州汽车产量83万辆、增长61.7%,其中新能源汽车31.6万辆、增长3.5倍。

值得一提的是,当智能终端增长趋缓后,富士康去年在郑州成立“新事业总部”,聚焦电动汽车、数字健康、机器人,持续招揽新能源相关人才,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和研发、储能与电池等领域。此外,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河南)有限公司今年年初成立,注册地为郑州航空港区——“再造”富士康,契合了航空港区培育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目标。

去年郑州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增加值分别增长35.1%、14.4%。今年郑州预期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万辆,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增长60%以上、集群规模达4000亿元;力争电子信息产值增长5%以上、集群规模达7000亿元。增速“一高一低”,用不了几年,郑州汽车产业体量与处于“C位”的电子信息产业,就相差无几了。

郑州人口首位度低于西安武汉

常住人口增量全国第二,既是郑州产业勃兴的结果,也与其“城市定位、区位优势”密切相关。强省会战略依旧是河南区域政策“主旋律”,河南提出,“中原要出彩,郑州首先要出重彩;河南要崛起,郑州必须成高峰”。此外,郑州都市圈去年也获得国家级“认证”。

郑州人口增量绝大部分来自省内。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人口迁出郑州去往城市排名,周口、开封、商丘、新乡和南阳总是位列前五;农历正月初六人口迁入郑州城市,周口、开封、商丘总是位列前三,而许昌、驻马店、南阳也总处于四至七位。

迁出迁入排名前十城市基本在郑州周围,省城虹吸力可见一斑。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河南工业集中于郑州洛阳,近几年能保持人口增长的也只是郑洛两地。2008年曾突破千万人口的南阳,2013年起连续十一年人口减量,去年减少11.8万人创下新高,目前只剩949.7万人。

郑州与河南的常住人口并不能保持同频。郑州人口增量全国第二,河南常住人口减量则全国最多。去年河南少了57万人,减量数据比排名第二第三的山东、湖南分别多了17万人、21万人。这57万人中,9.2万人是自然减少, 47.8万人则是流向外省。

与常住人口类似,郑州经济与河南也未能“共振”。去年郑州产业经济打了翻身仗,而河南经济增速4.1%,低于全国平均5.2%,总量全国第五的位置,也被蛰伏其后数十年的四川取代。

在河南全省人口负增长、经济低迷的背景下,郑州借力“强省会”政策、都市圈建设利好,人口逆势增长、经济满血复活,成为中原大地上难得的一抹亮光。在未来几年,河南庞大的人口基数、内需市场,仍将是郑州常住人口、产业经济的能量源。

郑州抢人的步子不会慢下来。从人口首位度(常住人口省内占比)看,郑州13.3%远低于西安33.1%、武汉23.6%,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会城市中仅比南京、济南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州提出引进博士及以上优秀青年人才1000名,力争20万大学生来郑留郑。

74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39.4万人,居全国第二,这些都是郑州的“富矿”——在人口竞争转入存量时代后,抓住人口回流机遇、让更多学子来郑留郑,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参考资料:人口迁徙城市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

(责任编辑:HN-07)

综合 >人口增量全国第二,郑州剑指北方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