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发展成果显著,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近80岁
12月20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郑州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专场新闻发布会。会上,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滔详细介绍了郑州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郑州市表现出色。目前,郑州市汇聚了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4个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孵化器数量达到了30家。中原科技城起步不到三年,就在全国348个科技城中脱颖而出,排名跃升至第19位。此外,“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了3554家,科技型企业总量更是高达1.3万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也达到了2.72%,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郑州市还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目前在郑院士和柔性引进的院士共有87人,每年吸引留郑大学生20万人以上,城市年轻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五位。
在统筹协调联动方面,郑州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全国第10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郑开同城化发展积极推进,多个重点产业带也在加快建设。此外,郑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预计到2024年底,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跃升至450公里,进入全国城市地铁运营里程前十名。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郑州市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黄河(郑州段)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一期)已经建成投用,黄河干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同时,郑州市还全面实施国土绿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5.3平方米,成为长江以北唯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省会城市。在能源结构方面,郑州市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光伏累计装机均大幅提升。
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郑州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政务服务改革实践入选了全国智慧城市运营典型案例,并荣膺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100强。国企改革也取得了高质量收官,经开区还获评全省唯一五星级开发区。此外,郑州市还积极扩大制度型开放,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郑州—卢森堡国际合作论坛,并成功落地了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在共享发展理念方面,郑州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1至11月,全市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支出达到了96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2.2%。同时,郑州市还积极推进各项民生实事项目,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大幅提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实现了“应收尽收”,普通高中“双新”改革经验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此外,郑州市还入选了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也由79岁提高到了近80岁。
总的来说,郑州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