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 开封市博物馆系列活动开启传承与创新奇妙之旅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从1977年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的诞生,到今年“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的探索,博物馆始终以“传承、发展”的姿态,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迎接时代的浪潮。自5月起,开封市博物馆举办系列活动,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奇妙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为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文物鉴定需求,引导树立正确的文物收藏理念,普及文物收藏鉴赏知识,开封市博物馆于5月16日上午,举办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活动。广大市民藏友带着自己的珍藏纷至沓来。公益文物鉴赏并非博物馆日特例,而是开博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常态,作为收藏文化名城,开封有不少收藏“发烧友”,博物馆也始终秉承着文博人的责任和使命,和大家普及、交流收藏和鉴赏知识。

“如果没有文物作为依托,博物馆该如何发展自己的创新之路?展示给谁看呢?”
“反方辩友,我请问,如果不创新,那么又如如何吸引更多人的人来走进博物馆呢?”
5月16日下午,开封市博物馆联合河南大学、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四所院校,联合发起2025“文博青年说”馆校联合辩论会。围绕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和当下博物馆运行现状,四所高校、十二位辩手侃侃而谈,一较高下。复赛、决赛、立论、结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当代青年们敏捷的思辨,还有发展文博事业未来的希望。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是保障文物安全的基础,2025年3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正式施行,这也是《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第二次全面修订。开封市博物馆精心打造10期科普短视频,自5月6日起通过馆方视频号、抖音账号发布推广,每期聚焦不同要点,生动讲解文物保护法知识,助力全民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5月17日,全面升级后的“馆长讲解日、专家鉴赏日”活动带着全新的名称——“文物雅鉴”于上午9:30开讲。改版后的讲解活动,将有我馆更多专业学者加入其中,讲解内容也会更加多元,涵盖我馆基础陈列和专题展览,涉及到的文物品类和历史线也更加丰富。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博进行了千年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体验获得和宋四雅的展演。年画,是一项古老的民间工艺,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最早的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年画体验,让更多人尤其是未成年群体,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四雅展演则将宋人的日常生活与场馆内宋代街景融为一体,为观众的博物馆参观体验增添活力。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