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探索“六心聚力”新模式 开创心理育人新局面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扣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需求,深入推进《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2022-2025)》落地见效,通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大体系”,创新探索“六心聚力”新模式,着力为学生打造全周期、立体化的心理成长支持网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阳光心态下绽放青春光彩。
融汇课程“中心”,培育育人新生态
学校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载体,课程设置32学时,2个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健康教研室,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开设《普通心理学》《恋爱心理学》等选修课。课程设置深度契合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认知特点、心理需求与发展规律,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学校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目标,购置《樊富珉团体工具箱》等优质教学资源,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全面增强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
聚焦活动“轴心”,守牢宣教主阵地
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设立二级心理服务站,建设“学校—中心—学院—班级—宿舍”五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启动“院校联动”机制,确保心理健康网络全覆盖。学校先后出台《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各学院二级心理服务站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全方位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制度保障。
为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学校组织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10月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专题与主题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含“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委员技能大赛”等;开展入学教育心理健康讲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委员培训等活动提升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意识,构建起“月度有主题,学院有品牌,班级有活动”的心理育人宣传矩阵。
锁定咨询“本心”,营造心灵避风港
学校不断构建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创新咨询形式与延伸服务。融合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多元服务渠道,满足不同学生心理需求。持续优化硬件设施配置,营造安全、专业的咨询环境;建立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心理咨询教师与学生朋辈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有3名教师荣获“河南省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鼓励专兼职教师定期参加专业知识与督导培训,邀请校外心理专家到学校开展主题讲座,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平。
定期开展主题式团体辅导活动,如压力管理工作坊、人际关系训练营等,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共鸣与支持。开通“郑工心晴”微信公众号,推送心理科普类文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自我调节能力,让“避风港”不仅是临时的心灵停靠点,更成为滋养内心成长的长效空间。
铸实监测“盾心”,织密预警新防线
学校坚持未病先防、关口前置,把握“找准关键点、盯紧关键人、做好关键事”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网络体系作用,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月报、服药学生周报、危机学生随时报监测制度,做到精准监护、全体覆盖、深度帮扶。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学校先后制定了《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心理危机预警库学生管理工作办法》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提升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找准关键点。学校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春(秋)学期初心理排查,在七夕节、小长假、考研(期末)考试前夕等重点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常态化心理排查。盯紧关键人。各学院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库,均实现“一生一档”“一人一策”监护制度;学校对单亲、留守、受霸凌经历与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排查,建立“四项名单”,并对该部分学生加强心理关注。班级心理委员每月上报“班级晴雨表”,宿舍心灵守护者时刻观察,打通学生心理监测“最后一公里”。做好关键事。持续加强专职教师联系二级学院工作制度,常规开展“院校联动”工作,即每月召开1次心理主题座谈会暨危机学生风险研判会,织密心理健康防护网。
“家—校—医”同心,构建共育责任链
学校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影响力,强化校家协同意识,提升家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关怀能力。“郑工心晴”开通了“父母成长园地”专栏,帮助父母理解孩子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大学生活特点以及关心关怀方式;创新形式征集学生和家长关注的常见亲子困扰,制作“家长课堂”系列微课,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分别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郑华信民生医院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为学生就诊开通了绿色通道;邀请精神科医生定期到学校坐诊,学生不出校门即可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满足及时就诊需求。学校与医院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定期邀请医院专家为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
依托平台“慧心”,打造动态云矩阵
学校购置心理健康信息化平台,以平台为核心载体,构建智能化“慧心”中枢。整合全域资源,打通学工数据壁垒,建立动态更新的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对学生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实现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此外,设置在线咨询、自助课程等功能,确保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供稿)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