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存在哪些健康认知误区?“空调温度越低越好”排在首位
夏季高温下,一些健康认知误区正在不知不觉间危害着公众健康。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空调温度越低越好”(61.7%)、“洗冷水澡快速降温”(56.9%)、“车内开空调睡觉安全”(50.9%)等是受访者认为较常见的夏季健康认知误区。73.8%的受访者希望加强菜市场冷链全覆盖,降低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64.0%的受访者期待蚊虫叮咬后医疗干预节点普及。
夏季健康防护你陷入了哪些误区?
来自山东的陈书韵今年39岁,是一名养生达人,曾在中医药行业做过销售,有一定的中医知识积累。她发现,夏季高温下,很多人会贪凉,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并且把空调温度开得特别低。“现在还没有出伏,太热的时候空调可以吹,但温度太低了对身体不太好。”
陈书韵以前在夏天特别爱不穿袜子光脚跑,经常用冷水洗脖子、洗胳膊,觉得这样能快速降温。现在,随着年龄增长,关节总是不舒服,上身老出汗但腿脚冰凉,为了缓解症状,她现在会经常用温水泡脚,也开始注重自己的健康问题。两年前,她特意考了三级营养师证,直到现在还在学习养生方面的知识。“人这一辈子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的。健康是1,没有健康,后面的0都没有意义。”
“空调温度一开始调得太低,身体可能会适应得没那么快。”来自四川成都的90后张晓雪发现,现在身边一些朋友洗完头后都喜欢拿毛巾裹住,然后去空调房里面吹着,等头发慢慢被吹干,“如果不用热风吹一下就进空调房,冷热交替身体很容易出问题。”
在夏季健康防护方面,公众容易存在哪些认知误区?调查显示,“空调温度越低越好”(61.7%)、“洗冷水澡快速降温”(56.9%)、“车内开空调睡觉安全”(50.9%)等是受访者认为较常见的夏季健康认知误区。其他还有:“中暑喝冰水就行”(50.6%)、“蚊子只咬O型血”(49.1%)、“清凉油过量涂抹”(37.8%)、“阴天不需防晒”(33.7%)、“腹泻滥用抗生素”(23.8%)、“空调风扇直吹更凉快”(23.8%)等。
今年夏天,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也引起了公众关注,对于“蚊子只咬O型血”这一言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宋蕊表示,蚊子叮人跟血型关系不大,主要跟个人身体散发的气味有关,“同样的血型,不同的人可能招蚊程度也不一样,跟不同的机体特性有关”。
“卫生健康都在日常点滴中”
夏季,张晓雪一家十分重视饮食安全:在食材方面,他们会优先购买有冷链保障的超市的新鲜蔬菜肉类,并且会叫外卖员第一时间配送到家。“这些食物的包装都非常干净,天热的时候还会放冰袋帮你保温。收到货我们也会第一时间放进冰箱,或者马上就制作出来。”张晓雪说。
在公共服务方面,张晓雪期待相关部门夏季多给户外工作者提供一些防暑降温的便利,比如多搭建一些“爱心驿站”,给户外工作者更多歇脚、纳凉的地方。此外,她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在夏季为户外工作者增加一定的休息时间。
“政府应该做好高温预警,得了热射病很危险,就算是中暑也不是小问题。”陈书韵建议给户外工作者发放高温补贴,在极端高温天气及时停工停产,“像我丈夫单位给一线工人配备送医的备用救护车,我觉得这个措施就很好,能够保障工人大热天中暑能够及时送医。”
最近,基孔肯雅热的流行让陈书韵愈发重视起防蚊这件事,她注意到,社区群里也发布了政府关于防蚊知识的文件,让大家了解,“政府对这方面还是很关注的。现在社区的工作做得很到位,很多消息都通过社区发在群里,大家都能看”。不过,她还是希望在购买驱蚊产品上能得到具体的官方指导,让公众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
当前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防护措施?数据显示,73.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应加强菜市场冷链全覆盖,降低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68.8%的受访者表示需要进行暴雨洪涝应急演练以及社区级淹溺救援培训;56.9%的受访者觉得应当完善户外高温作业强制休息制度。其他还有:社区组织居民和物业一起开展防蚊卵消杀(56.3%)、建立完善“热灾害”预警系统(29.6%)等。
“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短小精悍的科普类短视频。”张晓雪觉得,面对夏季健康风险,普通人更想知道的是如何“对症下药”,比如蚊虫叮咬后什么样的症状可能是基孔肯雅热?如何进一步医疗干预?夏季在户外运动后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应当警惕?手机等贴身物品应该如何做好清洁?“卫生健康都在日常点滴中。”张晓雪说。
受访者希望获得哪些夏季健康方面的防护指南?调查中,64.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了解蚊虫叮咬后医疗干预节点,61.6%的受访者想了解中暑分级急救法,61.4%的受访者需要暴雨灾害自救指南。其他还有:夏季食物储存管理指南(48.7%)、慢性病夏季管理(43.8%)、情绪中暑心理疏导策略(23.1%)等。
预防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宋蕊认为首先应注意室外活动尽量减少皮肤的裸露,可以通过穿浅色宽松的长袖长裤,减少被蚊虫叮咬的风险。其次,相关部门要做好整体的防蚊灭蚊工作,及时清理积水,以防蚊虫滋生。在家庭管理方面,要注意把小水塘、小水盆等尽量清洗干净,水培植物定期换水;合理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避免蚊虫叮咬;户外出行可以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蚊虫驱避剂,在防蚊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让这些液体直接喷洒到皮肤上,以防过敏出现。
被蚊虫叮咬后,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医疗干预?宋蕊表示,首先应了解所在地区是否有蚊媒流行的相关疾病,或者自己是否去过疾病高发区域,并在该区域被蚊虫叮咬过以及周边是否有相关的病人。如果出现了发烧、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判断。
受访者中,00后占10.9%,90后占51.2%,80后占30.7%,70后占6.1%,其他占1.1%。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7.2%,二线城市的占39.3%,三四线城市的占18.5%,县城或城镇的占3.9%,农村的占1.1%。(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实习生 邵钰倩)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