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五维发力助推学生工作提质增效
安阳师范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意识,学生工作坚持“五聚焦五提升”,注重顶层设计和思政育人,强化多部门协同,抓好队伍建设,守牢安全底线,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聚焦顶层设计,提升育人凝聚力
坚持党建引领学生工作,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班级—个人”四级运行体系,积极推动“三会一课”、青年大学习等常态化、制度化。成立学生工作委员会,开展学生工作高效能治理年活动,加强对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修订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科学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
坚持树牢系统观念,积极构建“大学工”育人体系。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工作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统筹资源要素,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升学就业和身心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守护学生安全,汇聚部门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聚焦文明养成,提升思政引领力
巩固养成教育。重视学生价值塑造和行为养成,构建特色化“8+10”文明创建行动体系。出台《安阳师范学院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方案》,教育引导学生将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养成教育主题活动,突出过程教育、突出养成实效,将文明养成教育纳入日常教育管理、新生入学教育、主题党团日活动等,打造“自律+他律”的文明养成场域,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深化思政育人。把党的创新理论、红旗渠精神与甲骨文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思政活动,打造“课内+课外”思政育人体系。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针对性。延展思政课堂,提升具有学校特色的“行走中的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育人实效,打造多维度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持续深化“指尖上”的思政教育,实施“互联网+学生工作”工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风格,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打造推出“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网络作品,实现思政教育由“掌”入“心”。
聚焦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战斗力
践行“一线规则”,凝聚育人合力。落实校院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制度,校院领导干部深入学生班级、社团、党支部,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选聘优秀专业教师、党政管理人员担任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不断充实学生工作队伍,凝聚育人合力。
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育人主力。注重“强基”,举办学工队伍培训班、新入职辅导员培训班、专题沙龙,分层分类开展业务技能强化培训。强化“赋能”,依托素质能力大赛平台抓素质能力提升,参加比赛的辅导员和梯队储备辅导员共同学习、共同训练、共同模拟,实现接续培养,搭建“梯队式”成长成才平台。温暖“护航”,修订辅导员管理办法,落实《安阳师范学院辅导员职称申报评审办法》,科学调整辅导员职级晋升、职称评定条件,营造了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干事创业环境。
聚焦安全底线,提升安全保障力
抓实学生日常管理。学工人员深入课堂、宿舍,熟知班情学情,夯实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建好“两本台账”,制作学生基本信息台账,准确掌握基本情况。制作重点学生台账,对存在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惑的学生给予精准化、个性化帮扶,提高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严格学生安全管理。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广泛开展校规校纪学习活动,经常性开展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安全、防诈骗等安全教育。结合特殊时间节点召开主题班会,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聚焦平台赋能,提升改革创新力
拓展数据平台。深化数字赋能,依托智慧学工系统,提高日常事务处理效率,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强化数据驱动意识,定期对学生学籍状态、学业成绩、心理状态等进行分析,精准识别重点学生群体,及时开展帮扶工作。推动系统功能优化,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办事更方便”的管理服务升级。
完善育人平台。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探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培养、全方位协同”的立体化育人场域。把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下沉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建立“辅导员、学业导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团学引领员、领航学长、朋辈益友、宿舍管理员”等八支队伍进社区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管理委员会、功能型党支部、功能型团总支在社区建设、治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队伍入驻“一条龙服务”、学生参与“一揽子提效”、保障支持“一盘棋统筹”,推动学生工作提质增效,护航学生成长。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