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DMT方案破晓一周年,医生患者“双点赞”
2025年7月,随着“第二届认知障碍精准防诊治研讨会”的召开,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疾病(AD)修饰疗法(DMT)仑卡奈单抗(商品名:乐意保®)在中国临床应用一周年的成果正式揭晓。这一年来,仑卡奈单抗不仅在中国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成果,更是在全球范围内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防治树立了新的标杆。
- 周年答卷:真实世界数据疗效、安全性双料成果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公布仑卡奈单抗上市一周年中国临床应用数据
过去一年,仑卡奈单抗在全球数万例早期AD患者中积累了扎实的循证证据。在中国,仑卡奈单抗的临床应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首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单中心数据库的情况:共有209例早期AD患者(MCI或轻度痴呆阶段,Aβ-PET或CSF阳性,基线SWI排除皮质微出血超过4个)纳入队列。
随访结果显示:104例患者已完成至少6个月的随访,12例达到了12个月的随访周期,其中21例患者接受了Aβ-PET复查。
复查结果显示,95%(20/21)患者的Aβ 负荷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
此外,认知功能方面的随访数据显示,患者整体的MMSE和CDR-SB评分保持稳定或略有改善,与CLARITY-AD亚洲亚组研究的趋势高度一致。
安全性方面,宣武医院研究中观察到的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RIA)总发生率仅为1.4%(共3例,包括ARIA-E 1例,ARIA-H 2例),均为影像学轻中度表现且未出现临床症状。此外,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为15.9%,以轻至中度发热和乏力为主,全部患者的症状均在24小时内有效缓解。
贾建平教授强调,这些真实世界数据充分证实了仑卡奈单抗在中国人群中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和疗效优势,ARIA发生率与输注相关反应显著低于全球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未来应继续扩大全国队列,统一随访标准,并积极探索多靶点联合治疗及无症状高危人群的预防性干预试验,以进一步提升早期AD精准诊疗的临床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各地DMT方案应用实战,将新式武器运用到极致

各地神经内科专家分享DMT治疗方案经验
陈芹教授分享了目前在四川华西医院已经建立了 「初筛诊断确认安全基线治疗监测闭环应急」 的 多学科联动五节点标准化临床路径,所有患者统一使用结构化 MRI 模板并由专人协调随访。截至 2025 年 4 月,共 105 例早期 AD 患者完成 ≥4 次输注及至少 1 次随访 MRI,ARIA 发生率仅 10.48 %(11/105),均为轻度、无症状,验证了三级中心实施 DMT 的安全可行性。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华严教授表示,所在中心一年内为54 MCI或轻度AD患者启动仑卡奈单抗治疗,45例仍在规律输注,最长已完成 36 剂输注,11 例累计治疗超过 12 个月。随访用药6个月患者中,有46% 获得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方面的显著改善。刘华严教授表示,在临床一年的诊疗实践中,抗Aβ单抗的规范化治疗与精准诊断早治路径的可行性,是保障患者最终治疗获益的重要手段。中心还有一位高龄86岁的老人接受治疗,是年龄最大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患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军教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SAIL计划,数十家家单位联合建立三级防控闭环体系,通过社区筛查与中心诊疗相结合,输注依从率显著提升,ARIA及输液反应轻微且可控,展现了区域协作模式的优势。他还积极推动设计了具有特色的IP形象“醒目仔”,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彭国平教授则展示了浙江省DMT网络「由点到面」的实践经验,构建了基层到中心的数字化一体云平台,统一随访节点及量表,并建立了省级AD数据库与样本库,实现了人才与数据双循环。
珠江医院郭洪波教授表示:“作为医生,我们不能放弃。我们通过AI早筛技术,让社区老人通过手机‘刷脸’就能完成认知体检。我们在广州荔湾搭建了‘记忆驿站’,在小红书开辟了‘忘不了课堂’,志愿者们陪伴老人做手指操、唱老歌。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更多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三、A面医生 B面人生:医生与患者家属的双面挑战

既是医生,又是患者家属,专家交流双重身份感受
在会议的一个特殊环节中,几位神经内科医生分享了他们既作为主治医生,又作为患者家属的双重身份带来的深刻感悟。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耿建红教授分享了她母亲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经历。她母亲在76岁时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通过仑卡奈单抗治疗与规律的日常锻炼,如陪伴外孙做口算、每天散步、规律日照,病情显著改善,家人也重拾希望。耿教授认为:“我们不仅看到了母亲的记忆力有所恢复,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她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和我们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内科李彬教授分享他的母亲在经过治疗后情绪和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李教授说:“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未来已至脚下:下一程治疗革命的曙光
大会主席贾建平教授指出:“仑卡奈单抗的成功应用标志着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从‘对症’迈向‘对因’,但真正的突破在于构建全病程管理体系。”未来五年,中国将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 扩大早期筛查覆盖:推动血液标志物(如p-tau217)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实现“社区初筛-医院确诊-用药评估”三级联动。
- 优化治疗时机:探索仑卡奈单抗在“无症状期(Aβ阳性但认知正常)”患者中的预防性应用,启动“中国AD预防队列研究”。
- 降低治疗门槛:通过医保谈判、公益援助项目等方式,力争将年治疗费用从18万元降至5万元以下。
- 强化科普与照护者支持:建立“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中心”,提供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及居家照护培训。
“第二届认知障碍精准防诊治研讨会”不仅展示了阿尔茨海默病疾病修饰治疗的重大临床成果,也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正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陈晓春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所言:“仑卡奈单抗的‘中国一周年’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阿尔茨海默病精准防治的新起点。我们期待在2030年前,让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AD早诊早治覆盖率超50%’的国家。”#仑卡奈单抗##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陈晓春教授闭幕致辞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