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打造专业群核心竞争力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将打造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视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中心任务与关键策略,构建“显隐结合、增值赋能、延伸辐射”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指导和管理专业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群服务产业的能力大幅提升,特色优势充分彰显。
显隐结合,标准定向,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职业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但常规专业建设通常以获取标志性成果为主,对服务支撑产业的能力关注不够,与职业教育的定位存在偏离,与“双高计划”建设的导向不相符合。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学校重塑建设理念,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提升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显隐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显性指标主要是围绕建设任务设置的硬核成果,比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学成果奖、技能竞赛获奖、教学创新团队、纵向课题数等,隐性指标着重反映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软性实力,比如专业群与区域主导产业对接匹配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合作企业资源支撑度、成果成效的贡献度等。该“显隐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内涵的清晰厘定,有效助推了专业群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依据该指标体系对专业群建设实施绩效管理和考核,专业群的服务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立足区域烟草种植产业优势,瞄准烟草生产的智能设备领域,完成“烟草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研发,解决制约当地烟农生产低效难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与中国传动轴领军企业—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机构混编、运营混管、资源混享、教师混聘”的远东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探索“招生招工一体化”培养路径,部分毕业生已成为远东传动、许继集团、森源电气等智能制造相关头部企业生产运营的骨干力量。远东企业被评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支撑区域电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替代的职教力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五年来输送电力装备制造高技能人才2500余人,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0%以上。
增值赋能,数智助力,全面推进绩效考核评价。学校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伊始,对专业群中现有建设状况进行全面盘点,根据指标体系各观测点绘制各层级专业群的“初始画像”,搭建专业群建设数字化档案。依托智慧专业建设平台,适时将评价数据记入数字化档案。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建立智能化数据分析矩阵,以学期为单位比对“初始画像”,开展专业群建设增值评价。为保证增效评价的落地见效,创建持续诊断与改进的专业群建设绩效管理机制,包含绩效目标设定、绩效产出监控、绩效评价与绩效反馈等各个环节,实施专业群建设动态监测、精准诊断,精细改进,发挥评价结果的优化作用、激励作用,形成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改进的内部质量保障闭环,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质增效。学校建设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和大数据技术省级“双高工程”专业群在增值评价的强力驱动下,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批河南省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数据智能与安全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教师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延伸辐射,协同发展,推动专业集群整体提升。学校以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探索创新“1+1+N”的辐射引领机制,构建专业群建设发展共同体,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第一个“1”是构建一个专业群建设梯队。构建包含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高水平专业群发展共同体。第二个“1”是建立一套专业群协同发展制度体系。建立了《共同体定期研讨制度》《共同体定期汇报制度》《专业群绩效考核制度》等。每月进行专题研讨、每季度进行专项推进、每学期进行绩效考核、每年度进行总结表彰。“N”是每年总结提炼若干典型经验案例,借助各种职教论坛、经验推广会、纸媒数媒等渠道,面向省内外高职院校宣传推广,不断扩大专业群的辐射力、引领力和知名度,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专业群;助力职教出海,强化国际交流,形成“许职方案”,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协同发展机制,各层级专业群建设水平全面跃升,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成果。学校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优秀毕业生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主持建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入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3门,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获批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埃塞俄比亚共建的“曹魏学院”入选河南省教育厅首批“大河工坊”职教出海建设项目。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