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赋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河南工程学院聚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核心需求,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在精神铸魂、教师发展师团队打造、数字素养提升、AI应用能力普及、保障体系建设及特色发展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师资动能。
精神铸魂: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坚持将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发展的灵魂工程贯穿始终。通过组织“教育家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举办优秀教师(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师德教育融入新入职教师培训及各类课程等方式,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从而,持续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与立德树人的使命感,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根基。
师者之师:锻造专业化“教师发展师”团队
深刻认识到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着力推进校内“教师发展师”团队的系统化、专业化建设。通过严格选拔、专项培养、实践锻炼,打造了一支由校内优秀培训师组成的骨干队伍。发展师团队深度参与培训项目设计、课程开发、工作坊主持、教学咨询与指导,成为引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教师发展师”队伍的建成与壮大提升了校本培训的质量与效能,为教师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数字筑基: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
学校将提升全员教师数字素养作为常态化重点任务,秉持“测—训—评”一体化推进路径,扎实推动全员数字能力建设。2024年11月,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数字素养测评,共有1000余名教职工参加,实现了一线专职教师全覆盖。测评结果为后续分类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学校据此优化培训内容、分层设置课程,推动培训从“统一培训”向“精准赋能”转变。科学的培训方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和持续学习热情,推动了数字素养培训的深入开展,为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全员参与的坚实基础。
AI应用:校本培训教学单位全覆盖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学校将提升教师AI应用能力作为关键突破口,科学制定培训方案,精心筛选培训内容,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师团队开展全员培训。自2025年春季学期以来,围绕AI赋能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应用及教学模式创新等核心议题,发展师团队深入学校三个校区20多个教学单位开展专题讲座、实操演练和案例分享等线下活动,累计参训教师超过1000余人,回收有效问卷500余份。培训注重问题导向与实践操作,通过互动研讨和现场演练,显著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数字技术素养。
多元赋能:推进“四位一体”保障联动
学校整合内外资源,构建“校内发展师团队+校外专家+在线课程+分中心服务”四位一体培训保障体系,实现多层联动与资源共享。依托优质师资建设校内发展师团队,强化培训师资体系,保障统一培训;通过“河工开讲”平台邀请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专家入校讲座,拓宽教师视野,强化重点培训;完善“教师在线学习中心”,打造涵盖AI工具、数字资源开发、智慧课堂等百余门课程的系统化培训资源;依托3个教师发展分中心和4个培训基地,下沉培训服务,提供常态化支持和个性化指导,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与覆盖面,助力教师数字能力持续提升。
体系建设:构建“河工特色”应用型教师发展新格局
学校在系统推进各项核心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教师发展内涵建设,着力构建具有鲜明“河工特色”的教师培养发展体系。该体系以服务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主要内容包含:加强教师成长全周期覆盖,精准对接新入职教师入职适应、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骨干教师竞赛引领与卓越追求等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实现模块化供给,整合师德养成、教学学术、数字智能、科研创新、双师双能等核心能力模块;探索多元化路径,融合在线学习、工作坊、教学沙龙、导师制、国内外访学、企业项目实践等多种发展形式;实施协同化机制,强化校院两级联动,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引领与各教学单位主体作用。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