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加强有组织体健融合探索 提升新时代体育育人效能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深入推进中,洛阳理工学院紧扣“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将“体健融合”与“五育并举”深度融合,通过体系构建、模式创新、机制保障等举措,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体健融合”育人样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体健融合育人体系。构建“1234”三全育人体系。“1个中心”: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牵头体育教学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信息化技术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医院、后勤保障处等各部门多方联动,构建“全员”参与的体育育人体系,实现课内课外、体质心理、管理服务等方面全覆盖。“2个基本点”:以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为基本点,通过课内“教会、勤练、常赛”和课外“勤练、学会、常赛”双循环育人模式,实现课内外一体化以体育人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大学四年“全过程”不断线的体育课程学分体系。以“体育文化节、金秋体育汇、健身活动月”等三大体育赛事为龙头,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体育活动为依托,形成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比赛、人人有项目的体育竞赛体系。“3个评价”:以“课堂—学期—毕业”“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为评价主线,以校园乐跑和校园体育赛事为辅助平台,构建“全方位”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形成“及时反馈—阶段总结—持续改进”闭环,以评促建促改,不断提升育人质量。“4个驱动”:以“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改革驱动,通过体质健康促进与心理健康提升,实现体健融合“三全育人”目标。学校在2023年河南省高校体育工作评估中获评“一类院校”。
创新体健融合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根据不同运动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学生,构建“兴趣班—提高班—竞技班”三层级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与形式呈现进阶性,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开展混合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武术(太极拳)等特色传统项目为引领,以滑行车等新兴项目和智能高尔夫等智慧课程为抓手,打造“传统+新兴+科技”等多元化体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口指导。组建“体育导师”团队,为每个学院分派体育指导教师,对口指导二级学院与体育社团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实施7、8节不排课制度,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
展现体健融合实践成效。学生体质健康稳步提升。通过开展“体育课程+课外社团+群体竞赛+步道乐跑”等体育链群活动,持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建设AI智慧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不限次体质测试和课外锻炼监控,提高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稳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持续改善。体育教学部与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联合,组织“强体悦心 凝心聚力”等心理健康主题趣味运动会,以体强心,塑造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构建“健康知识+运动技能+思政元素”三位一体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同时领悟团队协作和拼搏精神,实现知行合一。积极开展课外运动训练,通过体育竞训提升育人成效。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体育赛事奖项72项、省级体育赛事奖项200余项。
推进体健融合持续发展。升级智慧平台。计划“十五五”期间建成体健融合大数据平台,实现体质监测、心理评估、运动指导、健康管理一体化。深化融合内涵。以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入探索“大学体育课内课外双循环”育人模式,推动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品牌活动。以滑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为核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新兴品牌赛事活动,扩大体健融合理念的辐射范围,为健康中国贡献高校力量。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