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构建全链条生态 赋能区域产业创新
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郑州科技学院坚定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充分激发学科潜能与区域优势,以“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成果转化加速创业发展”为核心理念,探索构建起“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的四位一体全链条成果转化孵化体系,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融合发展之路。
汇聚创新资源,构建协同网络
学校立足自身科技资源与郑州市二七区区位优势,强力构筑立体化科研平台,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生态。校内平台矩阵成型,已建成5个省级研发平台、14个市级平台、28个校级研究机构,形成了覆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校外园区深度融合,与中物科技园、灏宇产业园等多家产业园区携手,共建二七区产业化创新孵化平台,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助力马寨镇打造区域产业化创新中心,形成一个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打通转化壁垒,激活技术价值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学校构建了专业化的转移通道与服务体系。机构联动,专业运营,依托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共建“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河南省中创科技评价研究院成立“技术转移学院”,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供专业化支撑。全链条服务,精准赋能,整合校内成果资源,构建了从研究开发、中试熟化到工业化生产的全链条服务平台,有力推动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化与市场化。近年来,学校的数控加工技术、树脂3D打印技术、高性能钛合金制备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实现转化。典型案例,凸显价值,《一种工业机器人》发明专利在河南科路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转化,应用于其主打产品——小工协作机器人,服务于多家制造企业的码垛装卸、生产线自动化改造等场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该成果荣获2025年度产业促进类项目奖补资金14.9万元,成为校企协同创新的典范。
深化产教融合,锻造双创生力军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开放共享、产教融合的育人新范式。构建“项目驱动+导师引领+实战训练”模式,有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共建特色产业学院,与龙头企业携手,共建“智能制造学院”(聚焦智能制造、3D打印)、“泛IT学院”(布局VR、大数据)、“全球供应链&跨境电商学院”(服务“一带一路”与自贸区)以及“创新创业学院”,系统化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双创”人才。在此机制下,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例如,师生共创的郑州叮当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3D打印领域主持省厅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国家专利41项,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一等奖20余项,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
精准产权护航,助力企业成长
学校设立知识产权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优化一站式服务,全面负责专利申报、培训、转化、资助申请及项目管理,已获批国家专利电子申请资格,便捷化办理费用减免。赋能成效显著,设立“知识产权培训远程教育分站”,累计培训师生超千人次;通过专题培训提升专利撰写质量。近三年,协助申请郑州市专利资助逾50万元,获批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项目2项。孵化企业标杆,在中心支持下,孵化企业河南新博睿数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转化数控加工、树脂3D打印等多项专利,构建起完整的口腔数字化加工技术体系。目前公司已拥有专利60余项,年产值突破千万元,并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校内成果转化的标杆。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