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守正创新 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5-10-23 15:03 浏览:

商丘师范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地方、面向未来,秉持“守正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内涵建设,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优化、教学改革、师范教育、创新创业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始终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抓手,坚持问题导向与创新引领相结合,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四新”建设、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等重点领域,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改革成果。近年来,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获批省厅级以上教改项目79项,立项校级教改项目178项,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教学研究体系。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获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新工科新形态教材4部,主编参编教材26部,为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学校积极推进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课程群2个,有效拓展了教学空间与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一流课程与高水平专业体系

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学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谋划本科专业布局。近年来,停招8个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新增“计算金融”等新兴交叉专业,推动专业结构向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方向发展。在课程建设上,坚持“两性一度”标准,着力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兼具的“金课”。2023年以来,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研究性教学示范课、专创融合特色课、通识教育示范课共14门。目前共有省级以上一流课程5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优质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坚守师范本色,协同提质做强教师教育

学校始终把师范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和发展之基,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扎实推进专业自评自建工作。近三年来,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等10个专业通过二级认证,全校通过认证专业12个,师范专业整体质量显著提升。依托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学科建设、教育硕士点培育、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选派37名教师担任硕士生导师,34名骨干教师赴合作高校研修,9名干部挂职交流,同时接收9名专家来校挂职并担任学科带头人,实现了双向互动、资源共享。2024年,学校获批8项“河南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学校学生连续三届在河南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2023年参赛的13名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在全国“田家炳杯”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充分彰显了学校师范教育的育人成效。

强化资源保障,构建现代化教学支持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条件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教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重点推进睢阳校区工科综合实训中心和梁园校区艺术中心建设,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艺术展演、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平台。完成23个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造及工科综合实训中心、艺术中心相关实验室搬迁任务,极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持续推进实验室智慧化升级,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室1个,开发综合性实验项目,推动实验教学从单一验证向综合创新转变。在教学管理方面,构建“五位一体、三制协同、一个闭环”的教学质量常态改进机制,形成由校领导、督导员、信息员、管理部门和基层教学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免检制”“达标制”“帮扶制”,既激励优秀教师,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持续完善“1124+N”校本培训体系,组建“商师设计教学”培训团队,开展系统化教师发展支持。近三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拓展发展格局,推动开放办学与协同育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格局。在国际合作方面,与英、美、加、俄及东南亚等国近2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布兰登大学合办的软件工程专业合作项目通过教育部评估并获得新五年招生资格;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的两个专科项目也成功获批新三年招生计划。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构建“课程+实践+平台+孵化”全链条培养体系,打造“1+N”专创融合创客空间和“135”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覆盖培养。

编辑:HN007

教育 >商丘师范学院:守正创新 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