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构建“一心四翼”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态

河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5-10-29 18:36 浏览:

河南城建学院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一心四翼”心理育人模式,夯实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一心守护”,构建智能防护体系

学校探索构建“五级联动+数智赋能”双轨机制,创新“一心守护”心理健康防护体系。该体系依托“校—心理中心—学院—班级—宿舍”五级网格化管理架构,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全力守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包括专职心理咨询师、600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委员和4000名宿舍信息员,这支队伍协同发力,年均化解宿舍矛盾、学业焦虑等“身边小事”2000余起,真正实现了“微问题不出宿舍、一般问题不出学院”的基层治理效果。

学校引入先进的数智化手段,通过整合课堂微表情识别、图书馆滞留时长分析、网络行为监测等20余项数据维度,构建了精准的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画像系统,预警准确率达到91%以上。学校自主研发的AI情感识别系统可实时捕捉VR教学场景中的情绪波动,自动生成“教学优化热力图”,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数据支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据统计,该校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满意度超过96%。

打造“教学强翼”,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学校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创新性地融入“VR社交脱敏舱”等实践模块,通过沉浸式体验有效破解传统课堂抽象化难题,学生课堂参与度超过98%。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开发了《AI时代情绪调适》等10余门选修课程以及学生骨干心理训练营,构建了“必修夯基础、选修拓视野、专项提技能”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学校投入大量资源打造智慧教育平台,集成238个情境化微课、15套互动测评工具,实现了“线上自主学—线下实践练—数据跟踪评”的完整教学闭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高效、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教育服务,有力推动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拓展“宣传丰翼”,营造心理健康氛围

学校秉持“贴近学生、融入生活”的宣传理念,精心打造“城建四季”主题品牌活动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巧妙融入自然节律。特色品牌活动“校长邀你喝下午茶”已成功举办12期,问计于生,解决学生诉求;匿名留言墙“心灵树洞”年均收集学生心声5000余条,成为校园内“最治愈角落”。正是得益于以上的举措,有力筑牢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防线,该校学生自主创作的心理剧《他背后的“影”》荣获全国心理情景剧创新剧目和河南省心理情景剧特色剧目,充分展现了“用青春影响青春”的朋辈力量。

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一院一品”心理特色项目,年均举办特色活动40余场,覆盖学生上万人次。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绘心”工作坊通过色彩疗愈技术疏导学生压力;材料与化工学院的手工艺工作坊以非遗扎染技艺传递积极心理理念;外国语学院通过“心灵手巧”心理工作坊寓教于乐丰富学生内心世界,提供情绪宣泄和减压体验。

完善“咨询展翼”,构建高效服务平台

学校持续升级线下服务阵地,10间功能齐全的专业咨询室年均开展个体咨询700余人次、团体辅导100余场。沙盘治疗室通过故事重构有效疗愈心理创伤;VR情绪宣泄舱成功帮助社交恐惧学生重启人际交往。线上服务突破时空限制,“7×12”小时心理热线实现30秒快速响应,AI助手“城小建”提供全天候陪伴,筑起“永不打烊”的心灵港湾。

朋辈互助网络展现出蓬勃生机。校心理发展联合会、“阳光使者”服务团年均举办团体辅导100余场,朋辈咨询满意率达98%以上。“阳光心理训练营”“积极心理体验周”等品牌活动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形成了“自助—互助—助人”的良性生态循环。

筑牢“危机振翼”,完善联防联控机制

学校建立完善的“筛查—预警—干预—跟踪”全流程防护体系,坚持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普查,动态排查覆盖率保持100%。对高危学生实行“一人一档”分级管理,联合辅导员、家长、医院构建全方位跟踪网络,实现危机事件“零升级”的防控目标。家校医协同机制成效显著,与平顶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建“绿色生命通道”,开展线上家长心理讲座,实现了“家校共育、医校联动”的闭环守护。

编辑:HN007

教育 >河南城建学院:构建“一心四翼”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