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工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持续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安阳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航空和低空经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
优化专业结构,夯实育人根基。学校紧密对接河南省“7+28+N”产业链群和安阳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增设智能制造工程、智慧交通等新兴专业,推动传统专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布局。集中资源打造一流专业与课程,现有新一轮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12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1项。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效。确立“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制定实施《关于加强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方案》,重构课程内容,推广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构建“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后拓展”课堂模式,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近三年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850门,项目式教学课程141门;获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32门,省虚拟教研室1个、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材料力学知识图谱构建和AI课程建设》案例入选首批河南省“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注重以赛促教,赋能教师发展。修订完善《教学竞赛制度实施办法》等制度,构建“校—省—国”三级联动、覆盖所有学科专业的教学竞赛体系,每年举办教师教学竞赛和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改。设立“教学创新工作坊”,邀请教学名师开展一对一指导与集中打磨;组建教学研究团队,推动教学成果培育与转化。近三年,教师获全国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省教学技能大赛和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奖54项,其中特等奖10项、一等奖26项。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一等奖11项。
强化双创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破学院壁垒,系统构建“特色书院+专业学院+双创学院”三院协同、分段负责、全程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笃行书院侧重“价值引领、拓宽视野”,专业学院强化“理论学习、专业互补”,创新创业学院负责“指导帮扶、资源对接”,完善大学生双创素养全方位融合提升机制。近三年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8项,获批国家级13项、省级101项。依托航空和低空经济学科优势,重点建设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学生团队,鼓励学生将大创项目成果转化为竞赛作品,以赛促创、以创促学。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国际奖项14项、国家奖项708项、省级奖项2157项。2025年,学校已有7个项目入围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16个项目获国家级立项、38个项目获省级立项,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大赛中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强化航空与低空经济特色,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聚焦产业链条,构建航空特色专业集群。围绕低空经济和航空产业发展趋势,优化校内学科组织架构,整合资源成立机械与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等4个特色学院,确保学科专业建设对应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新增、升级、拓展”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航空类专业及方向从7个增至14个,覆盖飞行技术、无人机工程、航空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飞行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2024年,学校新申报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等3个专业,预备案智能飞行器技术等2个专业,持续保持专业布局的前瞻性。
汇聚育人资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国际合作,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民用航空技术大学共建“安阳工学院莫斯科航空科技学院”,引入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认证标准等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强实践平台建设,高标准建成CCAR-147部飞机维修培训机构和考点、河南省智慧民航特色行业学院等30个航空类教学实践平台,构建了以波音737-300等6架实训飞机为核心、30个专业实训室为支撑的“真机实境”实训体系,保障学生校内高仿真实操训练。拓展“校企协”融合育人路径,与昆明航空、美国航空运动协会等10余家单位合作,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长效机制。连续七年举办“海峡两岸民用航空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助力航空人才培养与产业交流。
深化校地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建强科研平台体系,驱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聚焦区域和低空产业需求,围绕无人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飞行控制等领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了以“河南省航空复合材料螺旋桨及旋翼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人机环境与应急管理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阳工学院分中心”等13个省级科研平台为引领、以“安阳市先进航空材料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安阳市航空运输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市级科研平台为支撑的梯次科研平台体系,为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实体化支撑。实施国家级项目牵引计划,系统培育和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1项,科研经费增长至1.24亿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9项。
创新校地合作模式,精准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与林州市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安阳市豪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安阳各县区近300家规上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省级科研平台19个、校企研发中心44个,联合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百余项,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建立“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长效机制,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累计选派150余名科研骨干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解决技术难题,获评河南省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优秀派出单位”。建设安阳大学科技园,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集成、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入驻15个研究机构和42家在孵企业,涵盖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