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交通学院:锚定信创战略 构建“1246”模式 校企共育特色应用型人才

河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5-11-09 11:20 浏览:

黄河交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战略,紧扣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以人工智能学院为依托,联合华为等头部企业共建鲲鹏产业学院,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国产信创人才培养体系,为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战略引领:构建“三位一体”的产业学院架构

人工智能学院立足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新需求,以“产学研用”协同为路径,在河南省政府主导下,于2020年7月联合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鲲鹏产业学院,2022年挂牌成为“华为ICT学院”,并先后获评“优先级华为ICT学院”、河南省“优秀华为ICT学院”及全国“优秀华为ICT学院”。在此基础上,整合人工智能学院资源成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学院(信创产业学院),形成“鲲鹏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信创产业学院”三位一体架构,精准对接鲲鹏产业链、IT人才需求链与创新链,通过“鲲鹏专班”等载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特色突破:创新“1246”信创人才培养体系

信创产业学院聚焦“培养服务国产信创生态的应用型人才”核心目标,深度融合计算机大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以“1246”为特色的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耦合。

“1”即一个目标:培养具备国产信息技术计算平台软件适配、迁移和开发能力的、富有创新意识的信创应用型人才。

“2”即双轨同步:学历教育与华为鲲鹏HCIA等职业认证并行,2024年以来99名学生获HCIA证书、48人获华为云AI开发者认证,23名教师取得华为高等级认证。

“4”即四层衔接:构建本科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鲲鹏课程模块四层递进式理论课程体系,实现计算机专业教育与鲲鹏生态需求的深度融合。

“6”即六模块进阶式实践育人平台:打造“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综合能力训练平台—鲲鹏工程项目训练平台—科技创新活动—鲲鹏生态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践链条,引入华为等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建设项目化实验资源库,确保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

模式创新:打造“五互动+三融联动”育人生态

“五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元协同的信创人才实践:课堂教学方面,引入BOPPPS教学模式,提出并实行“教学与科研互动、教与学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动、线上线下互动”的“五互动”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面,构建了多元协同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实验形式、多层次教学活动”三多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产业学院、专业学院、国产信创生态企业的产教资源要素互相转化、互相支撑。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三融联动”和“五维度驱动”结合,保障信创人才质量:创新具有国产信创特色的“专业学院、产业学院、鲲鹏生态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理念,建立了“政校企融合、课赛证融通、学练用融汇”的“三融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成立了信创产业学院管理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实施“专业学院、产业学院、企业”三方协同管理机制,构建了集“管理体系、质量监控、师资团队、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改革”的“五维度驱动”立体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信创人才的培养效果。

编辑:HN007

教育 >黄河交通学院:锚定信创战略 构建“1246”模式 校企共育特色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