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践行援疆使命 赋能区域发展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自觉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河南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优势,着力构建教育援疆、科技援疆、人才援疆“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在服务哈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彰显了高校的责任担当。
强化人才支撑,筑牢区域发展根基
精准对接战略,推动智力深度融合。学校紧扣哈密作为国家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已累计选派五批15名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强的援疆干部,其中多为安全、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博士骨干教师。围绕哈密产业发展与教育升级需求,精准推进智力融合,对口支援哈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共建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搭建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的“桥梁”,将高校智力资源高效转化为推动哈密产业升级、教育提质的“硬核动力”。
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协同发展格局。依托“双一流”学科创建成果,系统整合科研平台、师资团队、教学资源,精准对接哈密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需求,系统构建“教育筑基—科研攻关—产业赋能”协同发展机制。在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破校地资源壁垒,推动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形成“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深化科教赋能,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深耕教育帮扶,推动东疆高等教育突破升级。援疆团队以助力哈密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度参与其从中职到职业本科的跨越式发展,协助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升级,为东疆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贡献了关键力量。联合新疆工程学院开展“4+0”本科培养模式,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涵盖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教师46名,协助柔性引进人才50名,使得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得到显著优化,为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打造创新引擎,助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平台,争取援疆资金4460万元,聚焦能源材料、能源化工与能源装备三大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完成自治区科技援疆项目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项,培养博士后3名,孵化科技公司2家,为哈密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创新引擎。
彰显援疆实效,激发区域内生动力
深化产教融合,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哈密能源产业需求,学校依托“双一流”学科的实践教学资源,深入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援疆团队组织申报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主导建设采矿技术、矿山机电等一批对接地方产业的重点专业;积极搭建技能大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银奖1项、铜奖2项,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为区域产业发展培育“本土工匠”。
完善长效机制,保障援疆工作持续发力。学校将产业研究院建设与职业学院升级作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援疆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博士团队深耕科研一线,完善非营利机构市场化运营模式,提升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标准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加速培育本土科研力量,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系统构建“政府引导、企业需求、高校支撑”的协同机制,形成“校地联动、产学协同、长效赋能”的工作格局,让援疆工作从“短期帮扶”迈向“长期共赢”。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