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强化科教融汇 推进人才强校 提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能级

河南省教育厅 时间:2025-11-22 18:19 浏览:

近年来,河南工业大学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和专创融合,不断建强产科教协同育人平台,切实健全创新能力培养制度体系,全方位、全链条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聚焦特色方向:培养粮食行业急需人才

学校围绕一流学科创建,深入实施学科引领战略,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创建学科为引领,布局粮油储藏与加工、粮食资源转化与利用、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与装备等六大学科优势方向,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带动和辐射其他学科发展。全面推动“粮油储藏与加工+信息/人工智能/生物”交叉融合,获批智慧储运科学与工程、绿色储备科学与技术、仓储有害生物智能防控工程等3个交叉学科学位点,“粮食安全”交叉学科首次列入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序列,形成了优势带动、特色引领、学科交融的发展态势。

主动对接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河南省“7+28+N”重点产业链群,优化专业布局,突出专业特色,建强覆盖粮食产后全产业链的特色专业集群。聚焦“四新”专业建设,深度推进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锻强传统专业,培优新兴专业。探索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赋能专业内涵建设,推动智慧教学模式改革,优化智慧教学环境,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强化研究生国内外联合培养,谋划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试点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聚焦人才引育:凝聚服务粮食行业合力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学科发展和行业、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打好高层次人才“引用留”组合拳,为学校“双一流”创建和行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近3年来,学校新增引进和自主培育领军人才以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余人,每年引进优秀博士100余人,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以粮食安全战略重大需求为导向,探索设立“人才特区”,在特定学科实行特殊人才政策,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的“硬平台”和“软环境”。加强人才政治引领,持续做优人才服务,根据高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服务方案,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实施拓新团队建设和拓新人才培育计划,积极推动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强化团队合作,凝聚科研力量,确保高层次人才拥有稳定有力的科研团队支持和资源支持。健全人才评价体系,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进和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聚焦科技创新: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学校长期深耕粮食产后领域,以粮食产后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为核心,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于一体的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覆盖粮食产后所有学科的高校。近年来,学校深化“放管服”改革,从政策机制上为科研人员松绑,营造良好的产学研服务及成果转化促进氛围;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导向,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加强交叉学科研究院及团队建设,推进有组织科研,引领创新成果产出,在绿色仓储、智能装备、适度加工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学校积极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全力推动学科间交叉融合发展。联合中储粮、国家粮科院、吉林大学等优势单位,开发机理和数据双驱动的储粮AI技术,赋能低温储粮以及收储产业链品质提升,形成了“国家储备粮一张网”的监管体系,推动了行业技术向智能化升级,向绿色低碳转变和向全链条精细管控转型。

河南工业大学立足专业特色,主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开发粮食收储智能装备,率先研制粮食仓储智能机器人,助推我国粮仓向“黑灯粮仓、无人值守”模式转变;创建首个粮食领域垂直大模型,聚焦粮情风险预警、供应链优化等关键技术,实现市场价格预测的动态决策;构建了地下浅圆仓技术体系,攻克了大直径、装配式、地下浅圆仓开挖的支护难题,每储备1亿斤粮食,可实现节约土地100亩,年节省用电25万度,成果在河南平舆完成了应用示范,成效显著;首创负压散料带式输送系统,输送量高达1200吨/小时,与国际同类设备相比,节能50%以上,维护费用降低80%以上,防止粉尘外溢,保障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研发小麦适度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将可供居民食用消费的面粉总出粉率提高了3%—10%,相当于每年至少增加277万吨小麦粉产量,满足3900万人的年消费用量,间接增加700万亩播种面积。

聚焦社会服务:扩大在粮食行业影响力

近年来,学校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交流,与中粮科工等4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46个粮食行业企业建立校企研发中心,开展对接活动110余场,提供技术服务400余次,转化科技成果100余项。

深入实施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协议。一年来,主持制修订涉粮标准23项,获中央领导批示智库成果3项、中央国安办采用2项、省部级领导批示23项,全面参与“十五五”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和人才战略规划研究。依托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教育培训基地,高质量完成国家局全国性培训7次,累计培训学员近千人。

聚焦国际影响:擦亮中国粮食品牌

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全面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学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夯实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机构的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与国外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常态化合作交流,深化与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合作;与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全面合作;与7个国家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积极推进“南南合作”,连续四年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同举办“粮食减损国际研讨会”。积极开展粮食领域援外培训,一年来,为3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训粮农官员261人次。创办国内第一本粮食类英文国际期刊《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连续2次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创办的《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入选202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编辑:HN007

教育 >河南工业大学:强化科教融汇 推进人才强校 提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