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打造“三迭代、四维度、五协同”育人生态 构建数智化人才培养新范式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聚焦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中的现实问题,创新构建并全面实施“三迭代、四维度、五协同”数智化人才培养新范式,初步形成了系统推进、路径清晰、可复制推广的“工贸经验”,致力于打造高职院校数智化人才培养样板。
创新驱动,构建系统化数智人才培养模型
学校突破传统改革中“技术应用、模式构建、机制改革”相互割裂的局限,创新提出“三迭代(技术迭代)、四维度(需求导向)、五协同(举措联动)”的数智化人才培养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动人才培养从“要素堆叠”向“系统重构”跃升。
三化迭代,打造数智化人才培养坚实基座
学校以“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为路径,持续推进技术基础迭代升级,筑牢人才培养的数字根基。
在信息化到数字化阶段,学校部署物联感知设备,建设统一数据中台,推动教学、管理、服务全场景数据自动采集与汇聚,打破“数据孤岛”。
在数字化到数智化阶段,学校开发可视化决策平台,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清洁整合与智能分析,初步形成校本数据资产。
在数智化到智能化阶段,学校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学业预警与干预机制,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动态适配,实现“数智赋能、因材施教”。
四维定标,明确数智化人才培养价值导向
学校围绕“国家树人、学校育人、学生成人、企业用人”四个维度,回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系统构建数智化人才培养的价值逻辑。
在国家树人维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数字素养、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培养德技并修的数字公民。
在学校育人维度,重构智慧教学环境,推动课堂革命,建设“智慧教室+虚拟工场”融合教学空间,提升教育教学与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学生成人维度,推行“一生一策”成长路径,依托学分制与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通道,强化数字技能与综合素养。
在企业用人维度,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共建教学资源与实践基地,开展联合认证与质量共评,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五路协同,探索数智化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岗课赛证、五金共振、数字赋能、职教出海”五大协同路径,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产教融合方面,校企合作深化,破解动力机制难题。与科大讯飞、中储粮、宇通客车、布勒机械、平顶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数十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确定战略合作关系,组建中科创新创业学院,成立正保大数据与会计产业学院和宇通汽车产业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丝路云商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低空经济安全发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耦合,推进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享”。
岗课赛证方面,统一标准与评价,构建融会贯通机制。构建“岗课融通、课赛互促、证课替代”机制,将企业真实项目、技能大赛内容、职业证书标准系统融入课程体系。
五金建设方面,五金共振,夯实数字资源条件保障。系统推进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建设,打造“课程—教材—实训—师资—平台”一体化教学资源体系。2025年学校获批4个省级平台:河南省“大∙粮∙食”资源深度开发与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机器视觉粮食智能检测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实验室——低空经济技术与安全实验室(河南省高职首家)、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数字赋能方面,借助数字手段,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学校已建设集成教务系统、财务系统、办公系统、迎新系统、邮箱系统、房产系统、后勤系统等在用业务系统为数据中台的综合服务门户。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推动AI助教、虚拟仿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深入课堂,实现教学全过程数据支撑与智能反馈。学校打造国家级、省级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核心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达35项。
职教出海方面,职教标准与资源输出,提升职教国际化水平。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国际化输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供稿)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