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探索医学教育新范式 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健康中国”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双重驱动下,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科教融汇”为新引擎,通过机制创新、平台共建、课程重构和师资重塑四大维度,构建起“产—学—训—研—创”“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为区域医疗健康事业注入强劲动能。
机制创新:构建多元协同生态。学校首创“学校—医院—企业—科研机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管理框架,建立项目全流程管理制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及科教融汇评价体系,明确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激活教师队伍和行业企业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通过机制设计实现利益生态共赢。例如,通过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河南省特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省级众创空间等10余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创新及孵化平台相互赋能,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案例,推动“科研—教学—实践”的良性闭环。
课程重构:培养复合型医学生。课程体系实现“三维能力图谱”重塑,增设了临床研究、医工交叉等四大模块课程,将科研创新内容融入传统课程,嵌入“科研延伸”环节,打造“学校+医院+科研+创新”四维空间教学模式,推行“学业导师+专业导师+行业导师”等多导师制度。临床医学专业群作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整合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等五大专业教学资源,主持建设临床医学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项、2门国家级在线课程及13门省级在线课程,培育出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核心论文若干篇,并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师资重塑:打造跨界教师团队。通过“引育并举”策略,引进科研型、产业型、临床型等各类教师,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对青年教师设立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形成“问题导向+能力互补+利益共享”的师资团队作战模式。典型案例包括成为全国医疗卫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与河南大学、中大恒源共建食药同源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战略规划: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学校以“一主线、二提升、三协同、四能力”为改革目标,即以全面提升岗位胜任力与创新能力为主线,提升学生临床岗位能力与科学素养,实现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协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协同、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协同,培养临床思维、实践、决策及技术创新能力。未来,将持续深化科教协同机制,使医学教育真正成为驱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引擎。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供稿)
编辑:HN007